• 69阅读
  • 0回复

农民钱多了市场才兴旺——太行山里话市场(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民钱多了市场才兴旺
——太行山里话市场(上)
本报记者 皮树义 张锦力
“您现在最缺什么东西?”
“最缺的是钱!”
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河北省井陉县桃王乡米汤崖,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这样直率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那是在村头的供销社分销店里。我们撞进门时,店里就她一位顾客,手里拎着酱油桶。
初冬时节,太行山一座座刀劈斧削般的石崖显得有些冷清,只有沟底的一小块一小块麦田泛着绿色。米汤崖村有60多户人家、260口人,去年人均收入300元,算是个温饱型的村。全村只有一户有彩电,有黑白电视的不过20户。
几位农民和供销社职工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种1亩小麦,化肥需要45元,浇水用水、电费25元,打农药5元,机耕、机种要20元,脱粒费5元,交农业税10元,共计花费110元。一亩地收250公斤麦子,交定购粮1公斤5角6分,总计收入才140元,扣除费用后剩下几个钱。这还没有算农民的人工费用。种地费用增大,而农产品市场价格却在下降。玉米过去1公斤能卖到7角多,如今只能卖5角。增产不增收哩。
村支书说,农民挣钱的门道也少了。米汤崖人均不足一亩地,一些农民总要到附近的矿区干临时工,可是这两年活不好找了,不少人只好回家歇着了。
山里如此,平原地区怎样?第二天,我们来到石家庄市近郊的正定县。这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县。这两年农民同样遇到了此类问题。不说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就是原来比较兴旺的木制品加工、制鞋、绣花等项工副业生产,如今由于市场疲软,产品销售不旺,生产也不景气。过去绣花一项年产值有五六千万元,现在只有两三千万元。
“最缺的是钱”,那位大娘不假思索的一句话,道出了当今农村市场回升乏力的根本性原因。以井陉县为例,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年是470元,1989年是490元,增加20元;1990年500元,仅比上年增长10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1988年是1.4亿多元,1989年仅略有增长,1990年又比上年有所下降。
一些乡村干部反映,“大篷车”送货下乡农民欢迎,但更重要的是要多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农民手里钱多了,市场才能兴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