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质量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06
第2版(经济)
专栏:质量品种效益年

  质量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 朱育理
两年来的治理整顿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刚刚迈出步子,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仍然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国务院提出,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必将推动我们的企业走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在本世纪末我国第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
现在,质量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是产品质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1988年以来,我国技术监督部门积极与国务院和各地有关部门通力配合,注意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手段,通过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许可证管理、组织企业创优创奖、进行监督抽查和强化标准、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办了大量实事,取得了实效。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质量波动的局面,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应继续把质量摆在首位,从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要下大力气提高全民质量意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小平同志讲得非常深刻,非常中肯。质量与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才能自觉地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树立良好的公德公范。现在,欧共体、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团体,为了引起民众对质量问题高度重视,每年都开展质量日、质量月活动,国家领导人到时还要发表演说。我国从1979年起,已连续7年开展了质量月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七届人大、政协以来,许多代表呼吁国家恢复质量月活动,使质量管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要有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有了再先进的标准,再好的质量保障体系,再健全的规章制度,如果不去贯彻实施,不去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都是没有用的。目前我国尚处在短缺经济的时期,竞争的机制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还很脆弱,买方市场远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对提高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当然,必须是建立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基础上的行政干预,而不是瞎指挥。其次,要克服短期行为,在承包中坚持质量否决权。世界许多知名质量管理专家断言,90年代的质量管理是高层经理的管理。一个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效主要是取决于领导是否重视。企业领导人应把质量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目标,并使目标进入企业的计划,自己亲自参与实践,为之奋斗。
发动全社会重视质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每个企业的产品都是社会大协作的产物,单靠企业孤军奋战,是难以提高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上海市向所有企业提出“四满意”的要求,即本岗满意,下道工序满意,出厂满意,用户满意。这对每个企业来讲,就优化了它的质量环境。但这还不够,因为上海的企业还要与全国许多企业协作。如果全国每个企业都能做到“四满意”,产品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其次,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也是优化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这里有几个大政策问题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其一,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如何保名牌的问题。由于能源、原材料的紧缺,许多工厂开工不足,甚至被迫停产,其中有许多是名牌企业。而一些非名牌企业,甚至经营素质很差的企业,凭借其原料、能源优势生产低水平的产品。这是很不合理的。在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工工业过程中,应当有保名牌的政策规定。其二,要有保护工业产品的政策规定。一种产品,只有在不断生产,不断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质量;只有在形成一定的批量以后,才谈得上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政策、法律的保护,听任一些地方或部门盲目引进,我们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很难提高的。其三,还要有相当大的投入用于技术改造,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有相应的扶优限劣规定,使企业领导决心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国家应该根据“八五”和后10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需要,设立质量基金,组织经济综合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对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作出统筹的安排。
要有扎实的基础工作,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计量、信息、统计等基础工作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也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技术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舍得在检测手段上投资,使质量控制能建立在准确的量化的基础上。基础工作还应包括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品质量的好坏80%取决于设计质量,品种的开发是科学技术的实体化,没有科学技术,质量、品种的提高和发展就难以为继。我国100多家国家一级企业和获得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成功有很大一半是由于基础工作比较扎实,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强化质量监督,生产经营活动要形成闭环。产品的质量不是监督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因此,要将监督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环节,使生产经营处于闭环运行,处在受控状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