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06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综述
不久前,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由北京高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联合召开“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就近几年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根源、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许多同志认为,近几年来,在理论界、学术界、文化界和社会上重新泛滥起一股以“反传统”为时髦,乃至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在近几年来重新抬头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中国近代落后以来民族自卑心理、奴化心理的一种表现。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的某些人在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侵略下滋生出一种民族自卑、崇洋媚外的奴化心理,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有人提出要“做三百年殖民地”就是其典型的例证。②是西方某些言论的再版。西北大学教授张岂之等认为,韦伯、魏特夫等某些西方理论家的思想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复出提供了理论武器。如《河殇》就是以那种把西方和东方分为现代工业社会和传统社会,认为传统社会必然要通过自身的毁灭崩溃和消亡才能过渡到工业化社会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为其理论依据的。③是我们长期否定传统、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和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认为,从“五四”以来直到建国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打碎旧世界,与传统彻底决裂,对传统否定太多,“文革”十年发展到极端,“横扫一切”,从左的方面否定了传统,近10年来,又提出不要古代传统,否定近代革命传统,这又从右的方面否定了传统。否定传统太多,助长了那种或一切皆好或一切皆坏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滋生。此外,张岂之和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等提出,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只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使我们的政治教育缺乏文化传统的根基而不能持久。他们认为,思想教育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青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的政治思想教育,一类是培养品德、修养的养成教育,而要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就必须对全民和青年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北师大教授瞿林东认为,不重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教育,使青年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传统,容易受非历史主义倾向的影响,这是导致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一个内在原因。
不少同志联系近几年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泛滥的实际情况指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在理论界和社会上,尤其在一些经世未久,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广大青年学生中造成了各种思想混乱,对其危害绝不可低估。人民大学戴逸教授认为,近几年来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数典忘祖、狂妄自大、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涣散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提供了历史和理论的依据,因此,我们批判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是维护民族尊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确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两重性,其中有些东西确已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应该加以批判抛弃,但它的许多优秀成分,好的传统经过转换、改造,仍然可以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好的传统需要发掘、弘扬。张岱年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虽有许多落后的方面,但它有一基本精神,这就是《易传》上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等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学习、吸收外来文化,使各种思想融合会通、相互补充、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这种开放精神应予发扬。许多同志认为,重视群体意识的传统对我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北师大教授龚书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            
        (任青 史革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