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介绍武乡东堡村解放剧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7-13
第4版()
专栏:

介绍武乡东堡村解放剧团
华含
武乡东堡村的解放剧团,是从农民中生长起来的,是该县几个历史较长、成绩较好的农村剧团之一;四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年多的历史了。一枝农民亲手培植的农村文化的嫩苗,已经抽出枝叶,开放出灿烂的花。

四四年春天,盘据在该县的敌人被打跑了,民主秩序很快建立起来,东堡村的一伙青年干部们,便酝酿搞剧团;但由于这时大部分群众对新戏还没有认识,封建落后意识仍然存在。如老汉们表示:“鬼子刚走了,不好好闹养种,要唱戏啦!”“王八戏子吹鼓手,唱戏也是咱们干的?”妇救秘书去动员赫爱梅时,她老公听说了便跑去找农会主任,质问他是不是不想叫他闹人家?婆婆也为这个事哭了一整夜。有的怕耽误“正事”,有的怕别人说“疯”,结果没有搞起来。
直到秋后,区上正式提出成立农村剧团的号召,几个积极青年,便下决心要把剧团搞起来,村干首先带头参加,并各人动员家属,这样七拚八凑,便组织起十七八个人,其中除村干部外有四个小学生、四个青年妇女、还有几个岁数较大的旧艺人参加拉胡琴。
人有了。但服装、幕布、乐器、起码要用的灯油、炉炭、纸张都没着落。大家便开会讨论,明确提出一切问题靠自己解决:“咱还不知道演成演不成哩,可不敢跟村上找麻烦!”幕布暂用三官庙里的大布棚,又凑合了一套旧锣鼓,化装用品谁用谁找,灯油、煤炭等回家“自动”。
接着就是剧本问题。都没编过,都没经验。但是他们并没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有勇气、敢尝试、有信心,能大胆创造。史三海说得好:“咱既然要搞就不能怕有困难,咱主要是演咱老百姓自己的戏,唱词咱自己咋说就咋编,动作表情也照咱们平常的动容架法儿,啥不是人干的?摸索着来吧,弄到哪算哪!”于是便在这种自力更生的情况下搞起来了。

第一个戏演的是“招待所”(本地秧歌调),剧中写本村妇女殷勤招待过路伤员的故事,情节简单,场面动人,演出后,出人意料之外的得到了群众的赞美,都认为“这可跟旧戏不一样,一满都是实情”,“新社会就是昧不了功,有了剧团咱村里也有了嘴了”!老汉们也点着头说:“唱的倒也可以”;又得到区上鼓励,演员们从此开始了解到自己的创造能力,体验到只要能向群众学习啥事也会办得到。并初步尝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干得更起劲了。
接着他们又排了“红旗大队”(本村生产队在太行第一届群英会光荣得奖的故事),“三锁家庭”(解决家庭纠纷的戏,也是本村实事)等剧。在四五年正月全县农村剧团竞赛大会上荣获冠军,这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情绪。同时在群众中的威望也提高了,村里人自动串了些钱,捐给剧团。每逢在村里演戏,群众送油送炭。这时团员也由十八人增添到二十三、四人。

这时候附近村子的剧团,一面由于上级的号召,一面在东堡剧团的影响下,也接二连三的组织起来。但有部分村庄对新旧剧的认识尚不够明确,又受现有条件的限制,如没有剧本、教师、幕布等,有的却是几个旧艺人和旧戏箱,而群众翻身的快乐又需要发挥、表达出来,便唱起旧剧来。一时请把式、闹旧剧几乎成风;什么“清漳河”、“沙陀国”、“坡前会”等含有封建迷信毒素的戏,又被重新搬上舞台。十月间县上开劳英大会,某村剧团在会上演“清风山”,竟博到赞美与奖励,有的村庄也因此学了几出旧剧到外区去卖。这样,解放剧团的情绪一落千丈,对演新剧发生怀疑,如有的说:“散球吧,新剧吃不开”!“辛辛苦苦的咱落个啥?趁早,老老实实搞去咱的生产!有的提议:“咱也去请旧把式!”于是剧团走向低潮。
这时干部们便马上开会,讨论怎样稳定团员情绪,在全体团员大会上干部先作了启发:“咱们大家组织剧团,起早搭黑辛辛苦苦的干为的啥?咱不是光为红火,可也不是为了夺奖旗出风头,更不是为了卖戏发财呀!咱们这回没搞好,就该虚心检讨自己的缺点,只有把自己工作提高,才能得到群众欢迎。一碰钉子就灰心,搞啥也搞不好。”接着进行个人反省,在反复讨论之后,大部分人才认识通了,都认是“演戏是为了教育落后,咱要一演那些封建老迷信的旧戏,不是领着群众落后吗?”会后,干部分头又与情绪低落分子进行了个别谈话,大家的情绪才稳定了。
另方面对演剧本身也进行了检讨,如提出:内容不要平平板板,才能打动观众;手势动作不要受旧一套的拘束,要放手创造,演时一定要认真,不要嘻嘻哈哈;在服装化装方面,也不可太马虎;在秧歌里可以加上些小调………等等。组织上也进行了一番新的调整。
情绪恢复以后,他们接着又排了“劝素兰”,“劝母亲”,“史福利组”几个剧。演出后,影响很好。四六年正月,襄垣南烟村请他们去演戏,博得台下拍手叫好,掌声如雷;还慰劳他们,请他们教戏,抄他们剧本。这时,演员情绪又提高了。

在翻身运动中,剧团团员一面积极参加工作,成为运动中的骨干,一面及时的反映斗争,推动翻身工作。前后演出“史兰曾翻身”、“大翻身”、“万人楼”等剧,把本村实际的活生生的材料搬上了舞台。在演“大翻身”时,当场就有一个老实农民激奋地说:“狗操的原是这样欺侮人呀!?不趁这时出气啥时出气?”经过这一运动后,群众对剧团更加拥护了,如史子英以前看别人演戏就害羞,翻身后也自动报名要求参加剧团;史二海不会演戏,也非要参加,他说:“咱不能上台装角儿,咱可能打杂,跑个腿送个信,管个东西可能中”。因为要参加的人太多,便组织了一批预备团员,必要时或年关前后临时参加工作。
直到今天,解放剧团已经真正在群众中扎下根,与群众打成了一片,威信一天天提高了。群众把看戏当成正经事,一个戏三遍五遍看不俗,排“万人楼”时,群众要求他们学会一段演出一段。只此一点,我们就可看到翻身后农村剧团与农民的关系了。同时,在领导上,对它也很注意,除及时帮助他们提高外,还不断予以名誉和物质上的奖励,区上的奖旗写着“人民的镜子”,县上更誉他们为全县的“文娱先锋”。
成立至今,共创造剧本十六个。每个剧本的产生都是根据着当前任务的需要。每个剧本演出后,都直接间接地起了它伟大的教育作用。下面谈几个例子:
一、“招待所”演出时,正值村里发动拥军运动,很多人看了戏就在“人家女人还能当拥军模范,咱就不能?”的说法和想法下,拿出自己的东西。如一个当了多年看庙和尚的刘心玉说:“咱从前烧香,把命都给烧了,现在八路军又救了咱的命,拥军可比烧香好得太多了”,把自己一只羊送给军队;四五十岁的刘春莲捏了饺子,送到招待所给伤员;史仙则把从远地捎来的葡萄也送给伤员。她们说:“没见人家演戏,八路军就是咱救命恩人嘛!”二、李生望的娘看见媳妇就恼,婆媳关系很坏,在演“劝母亲”时,她女儿娥纣扮一个受气的媳妇,她看后很受感动,娥纣回去又再三劝她,于是她后来有了惊人转变。三四、五年大反攻时,该村军人接连牺牲好几个,这时一些烈属军属情绪都很低落,参军工作大受影响,剧团便于起柩时演“追悼会”,剧中指出为人民事业牺牲是最光荣的,并强调应该更好好优待烈属,解开了烈属们心里的“圪塔”又掀起参军热潮,立即便有史秀虎等九人集体报名参军。

根据以上所谈,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东堡剧团已经初步摆脱了单纯娱乐、为演剧而演剧与风头发财等偏向,走向了脚踏实地的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宣传工作服务。他们的编、演完全是由于时代需要与群众需要出发,他们的口号是“报上提啥提的紧了咱就编啥”;有很多剧本连夜排出演出,也有很多剧本演一两次便永用不着了。这应是他们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在取材上能采用真人真事。这样,观众会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感动,效果也更大。观众都这样说:“从前看戏总摸不清那朝那代那里的事,而今看戏都是眼前事,一点不哄人”这应是他们成功的第二个原因。
在编剧与排演方面,采取大家商量集体创造的方法。一个剧本的产生是干部会先决定主题,然后下去搜集材料,回来共同讨论计划戏剧中的人物、场面、剧情,由编辑股执笔写出后,再通过干部及全体团员集体修改,最后通过。演出时,注意观众反映,如到外村演出,还派人打入观众听取意见,再加修改;这样,一个剧本不知经过几番增删。在排演时对动作、表情、布景、导具、化妆、交白等等,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仅有的舞台经验一起凑和;他们中无所谓导演,若说有的话,那么全体团员甚至观众便都是导演。所以他们每个剧的完成,是费去相当大的心血的。这应是他们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此外,在内部组织、生活和对外关系上,他们都做的很好。建立了民主的领导和制度。并能互相帮助加紧学习,在政治觉悟及文化水平上得到提高。如史富安过去一个字不识,现在已认会了四五百字。在经费上全部自给,始终坚持“不给村上找麻烦”的方针,甚至在分斗争果实时,群众提出分几件衣服给他们做服装,他们也不要。并且能尊重村干,积极执行法令,每编演一个戏,都与村干商量,不与村里其他工作发生冲突。男演员照常支差,女演员做军鞋也都做的好。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
以上就是东堡村解放剧团的一般情况。当然,它本身仍然存在着许多缺点,但我们相信,他们是有能力有方法,有勇气来改正与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希望它能继续发扬既有的优良作风,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虚心研究,大胆创造。更希望当地县区领导机关更多多帮助它,培养它,使它能够担负起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起更大的作用。使这一枝从农民手里自己培植出来的新文化的花朵开放得更灿烂、更壮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