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中印友谊源远流长——印度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9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中印友谊源远流长
——印度纪行之一
本报记者 王霞光 新华社记者 詹得雄
11月14日傍晚,秋风轻拂中的新德里显得朦胧而恬静,而全印工艺美术协会的展厅里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由印中友好论坛、印度世界合作与文化关系协会和中国驻印度使馆文化处联合举办的“中国艺术图片展览”在这里拉开帷幕。
印度前总统宰尔·辛格在驻印大使程瑞声陪同下点燃了一盏高大而精美的孔雀铜灯。在淡雅、柔和的灯光映照下,展厅正中那幅“印中友谊万岁”的红色标语显得更加引人注目。辛格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50年代整个印度响彻“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即印中是兄弟)”的美好岁月,并表示,中国总理李鹏即将对印度的访问,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盛事,将使印中友谊翻开新的篇章。在大厅里,记者见到了曾在中国担任印地语专家的普拉卡什先生,他身穿蓝色中山装,兴奋地说:“我回国已经3年了,现在还经常回忆起在中国和中国同行亲密相处的美好时光。”
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印度,我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印地文中的“糖”和“中国”是一个词,都叫“秦尼”,茶叶则叫“贾亦”,与中文读音极为相似。在参观德里古堡的博物馆时,我们看到许多当地出土的中国青瓷碗和花瓶。印度教的比拉庙里,至今悬挂着中国明代的大铜钟。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专门设有中国学院。这些中印友谊的佳话,是印度朋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新德里,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86岁高龄的印度——中国协会主席潘德先生,他在向我们追述当年陪同印中友协第一任主席森德拉尔先生会见来访的周恩来总理时,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30多年过去了,恒河和长江不知已流过多少波涛,而周恩来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现在,印度政府和人民都期待着李鹏总理的来访。”印度报业托拉斯总经理孔达普尔先生,今年9月初曾在北京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他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李鹏总理是首先向我们宣布访印消息的,我们把这好消息传播给了印度人民。”李鹏总理即将访印的消息传开之后,印度报纸不断刊登评论文章。《印度时报》的文章说:“更令人充满希望的是,第三世界这两个最大的国家发现,他们对迅速变化中的全球环境作出的反应是相似的,甚至是完全一致的。”《政治家报》的文章称:“历史正召唤印中两国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应印度外交部的邀请,人民日报记者组在印度各地采访了14天。在此期间,我们始终沉浸在友谊的氛围之中,到处都能听到“印地秦尼巴依巴依”的心声。在离开新德里前往孟买时,为我们开车的印度司机怕误了航班,竟一夜未眠。当他把我们提前送到机场时,记者一再向他表示感谢,而他却微微一笑说:“客气什么呢?谁让你们是来自中国的兄弟!”在同印度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中,记者发现增进中印友谊毫无例外地是热烈谈论的话题。的确,历史、现实和未来都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共识:占世界人口1/3以上的中国和印度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当我们告别印度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时,透过飞机的舷窗望到,东方天际的熹微曙光是那么迷人、壮丽,仿佛在告诉人们:毗邻而居的中印两国人民必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