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双喜合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09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征文

  双喜合同
李海甫
正月初六,春阳暖融融。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南邱村村部里,干部群众围拢在一起吃着、说着。像挑瓜拣豆一样,品评着去年双向合同承包责任制的变化。
二组农民史正礼是位40多岁的壮汉子。他瓮声瓮气地打了头炮:“没弄双向合同那年月,村干部光知道催粮要款,有个啥事都不照面。俺憋了一肚子意见,定购、提留拖拖拉拉。”说着,他掏出和村里订的合同书,数着上面村里承担的责任说:“去年俺村里提供的16项服务,按时按质按量全兑现,所以咱也讲信用,守合同,交定购粮850公斤,不差一个籽儿,义务工33天不缺一日勤,田地有偿承包费400元,不短一分钱!”
一组农民孙玉科接过话茬激动地说:“俺家7口人,承包12亩地,劳力才我一个人。前几年土地分到户,俺庄稼种得不像样。现在犁耙播种,植保收打村里全服务,一点儿都不愁。村农技服务站包教科学种田,让俺越活越聪明。去年我试种3亩麦、花、瓜‘三联套’,全丰收,从这3亩地里掏出3600元!真得感谢这张合同纸。”
村主任梁怀荣感慨地说,过去俺为催定购,收提留跑断了腿儿,磨烂了嘴儿。去年实行双向承包,俺一心一意抓服务。机耕、机耙、机播、良种、浇水、植保,收打“六统一”,都达到和大伙儿签订的目标。各位乡亲也提了劲,去年咱村户户都完成了合同上订的任务。粮食亩产首次实现一吨粮,比前年增2成;棉花亩产90公斤,也比前年增2成;定购任务提前半月完成。
史贻太老汉敲敲烟锅,掏出合同乐乐呵呵地说:“这合同,本想着是‘笼头’,套住不自在。现如今,乡亲喜,干部也喜,咱们图个吉利,打今儿以后,就叫它双喜合同吧!”话音一落,大伙儿报以热烈的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