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橡胶工业5年技改投资20亿元 企业焕发青春 产品面目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橡胶工业5年技改投资20亿元
  企业焕发青春 产品面目更新
本报讯 记者刘桂莲报道: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目标,对传统产业进行大面积技术改造,改变了我国橡胶工业的面貌,使橡胶产品向着优质、低耗、适度增长发展,出口创汇大幅度增加。
我国是一个橡胶生产大国,橡胶生产已有75年历史,生胶加工能力占世界第4位,自行车胎、胶鞋、再生胶产量居世界第一。多年的高速度发展,造成我国橡胶生产老产品能力过剩,新产品能力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七五”一开始,化工部就抓住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技术改造。5年间,投入20亿元,用于子午线轮胎、难燃及高强力输送带、出口胶鞋三大重点和碳黑新工艺技术改造,收到显著效果,上海、广州、青岛、天津、沈阳的一大批老企业都有了新产品。到1990年耐磨、节能、性能优越的换代产品子午线轮胎,由1985年的28万套增加到118万套,难燃运输带从无到有,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矿山井下生产需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冷粘、注塑等新工艺和二次模压工艺胶鞋,在重点企业占到胶鞋产量的40%,有些品种已进入中档产品,出口单价由1.2美元上升到2美元,年出口1.8亿双,创汇3.4亿美元。
三大重点改造,带动了其它橡胶产品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工程巨胎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有2/3替代进口,自行车胎、尼龙斜交胎优质轻量化得到推广,胶鞋的花色品种由1000种增加到2000种,胶带、胶管、再生胶、乳胶制品和碳黑等都广泛采用了新工艺并有了升级换代产品。
据化工部在近日召开的橡胶会议上透露,“八五”期间,橡胶行业将保持5%的发展速度,原则上不建新厂。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要向深层次发展,重点产品所需技术、装备基本立足国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