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奏效 全国科研事业费减拨基本到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奏效
  全国科研事业费减拨基本到位
据新华社电 (记者姜在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科技拨款制度改革,“七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全国4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央57个部门的2000多个开发性科研单位,科技事业费已基本按计划减拨到位。改革科技拨款制度,从根本上促进了科技长入经济和科技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采取国家拨款的“供给制”方式。1986年初,国务院作出改革科技拨款制度的决定,在全国开始了科研事业费拨款改革。对开发性科研单位逐年减少国家供给的事业费,而适当给予科研、开发、参与经济建设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促使科研单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拨款制度改革五年来,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科研单位正由单纯的、封闭的科研学术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变。据统计,1989年全国科研单位共创毛收入50多亿元,相当于各级财政拨款总和的1.73倍。近几年,在国家面临一些困难的情况下,科研单位科研经营活动的总规模,始终以高于20%的速度发展。
拨款制度改革,从机制上促使广大科技人员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目前科研单位中已有70%以上的科技人员参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他们的科研成果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商品化的速度也明显加快。科研单位在长入经济过程中,创办了1000多家技工贸一体化的科技型企业,取得比一般企业高得多的技术经济效益,成为当前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活动中十分活跃、生命力旺盛的一部分。
科技拨款制度改革以来,减拨下来的事业费由各级科委管理,一些重点科技工作得到支持和发展。在拨款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的自然科学基金制,吸引了10万名优秀科技人员拚搏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前沿。拨款制度改革还促进了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国家科委近年来先后出台的旨在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以及推广关系国计民生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计划”,都是以科技贷款的形式给予支持的。科技贷款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