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这里别有天地——北京朝外文物旧货市场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这里别有天地
——北京朝外文物旧货市场侧记
本报记者 李泓冰
许多住在北京使馆区的外交官们,下午忙完了公务,有一个溜弯儿的去处,朝阳门外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的旧货市场。
这里有民国时候的旧家具、奇巧的自鸣钟、还带着土腥气的青花瓷碗、不知被几辈子人摩挲得光滑乌亮的核桃雕刻,以及文房四宝、旧铜锁、鼻烟壶、新疆地毯……挤挤挨挨地摆满了三个简易大棚,袒呈着各自的骄傲。
散布于民间的文化遗存难以计数,“文革”时,绝大多数老百姓对“文物”这个词儿还十分陌生,秦砖汉瓦兴许就垫了猪圈,唐朝的瓷盘没准儿就盛着鸡食,更有许多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古旧物品干脆送进了废品收购站。有的年代久远、破损严重的旧货,国营文物商店不予收购或收购价偏低。但另一方面,一笔又一笔的地下交易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拍板成交。久而久之,人称“鬼市”的地下文物市场竟成了气候。
1989年9月,经北京市工商局、文物局批准朝外旧货市场应运而生,它以旧家具经营为主,兼及旧陶瓷等杂项业务,经营者中95%是个体工商业者。以经营旧钟表为主的老高,原本是个建筑工程师,却偏偏对旧钟表无限痴情,退休以后,他干脆与老伴在这里开了个梦源阁。他在向主顾兜揽生意时,能说出一部钟表发展史来:“要论外国钟,那是德国最早制造的,不过咱们国同治年间起的苏州钟厂、广州钟厂可也不孬,您瞧这个,绝对是苏钟的老玩艺儿,往多宝格上一摆,够多么气派!”
也有全民企业瞄准了这块地盘,北京金漆镶嵌厂、木刻厂也都在这里占地开张,以销定产的年历翻过去了,他们的仿古家具在这里打开了销路。
曾经有盯上这儿倒腾珍贵文物的,对此,文物监管人员可毫不含糊。去年11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水文队职工,将工作中掘出的一批文物携来市场倒卖,被工商值班干部和个体户当场抓获,查扣出土文物222件。次日,经市文物局专家鉴定,其中有西汉时期的五铢货币200枚,战国青铜戈1件、汉青铜镜2面、宋以前陶瓷器皿19件。全部移交了市文物局。
董蓬建所长总结出把旧货纳入正式流通领域至少有三条好处:一是增强了老百姓的文物意识,杜绝了有文物价值的旧货的破坏性利用,“至少咱们这条街面上,再也没有把家里的老辈子东西当破烂卖的”。二是国家文物保护受到人力、财力的限制,开辟民藏旧货的合法渠道有利于较低层次的文物或旧货的集中、鉴别、保护和收藏。三是对防止文物走私、流失有一定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