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爱林·造林·护林——莫斯科植树造林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1
第7版(国际)
专栏:世界林业

  爱林·造林·护林
  ——莫斯科植树造林见闻
本报记者 周象光
莫斯科市的绿化在世界大都市中是名列前茅的。市中心有许多街心花园,广场和林荫大道,四周则是大块的绿地。市中心人均占有绿地四平方米;郊区高达四十五平方米;全市人均占有绿地十七点三平方米。莫斯科市希望不久的将来,人均绿地达到二十四平方米。因此,每到四月植树季节,市政府都统一计划并提供树苗,由全市三十三个区政府分别组织当地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和居民利用公休日植树造林。去年四月,全市共栽种各种树苗三十余万株。为保护市区生态环境,两年前,成立了市环保委员会,去年,又在这个委员会之下设立了土地与植物、动物保护处,对全市的绿地和林木进行保护。处长皮缅诺娃对记者说:“莫斯科市民中有一大批爱林、护林积极分子同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发现有破坏林木的现象就打电话通知我们。去年一年,光是群众来信就接到三百多封。”
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影响到人们的风俗习惯。过去,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有一棵圣诞枞树,像莫斯科这样人口稠密大城市,砍伐数量相当惊人。克里姆林宫的代表大会堂和“儿童世界”大百货商店,以前每到新年都要装饰一棵巨大的天然枞树,但从去年起,这两个地方已改用人造枞树。新年前夕,莫斯科的许多商店开设专门柜台,出售人造枞树。人造枞树可以长期保存,反复使用。据说,仅此一举,不亚于一次植树活动。
在爱林、护林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群众自发建立的生态保护组织,其中最突出的是年轻的科学史学者马林尼切夫领导的“家庭和睦”协会。这个协会由六户人家组成,家长中有工人、学者、工程师和家庭妇女。协会的宗旨是把植树护林与教育后代相结合,通过全家在林中的生活与劳动,培养孩子们爱护林木和环境的美德。起初,他们商请森林公园拨出三公顷苗圃给他们义务护理。取得一些经验后于一九八八年同郊外林场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林场每年向协会提供约十五公顷的林地,他们在林间空地建起营地,每年五至九月,住在营地,白天乘车进城上班、上学,傍晚和公休日从事多种多样的护林劳动。一九八八年至今,他们已先后护林近五十公顷,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莫斯科三月七日电)(附图片)
世界各国重视使用化肥,促进林木生长。图为森林之国挪威用飞机向森林撒化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