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疯狂的“苏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1
第8版(副刊)
专栏:

  疯狂的“苏斯”
尚弓
敝人有幸认识一位在某大公司供职的W小姐,她服饰秀美,一向颇受赞赏。但是近来,她穿的那双新潮鞋,却引起了非议,因其价格高达500多元。在国家工薪人员中,我自顾忝居中等层次。难道她一双鞋,就差不多抵了我两个月的“俸禄”?我越不信服,越争论,人家越说我“土老冒”,目光如豆,没见过90年代大世面。
好,那我就去商场闹市开开眼界。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早先四五十元一双的国产皮鞋,五六十元一双的中外合资产旅游鞋,已令许多同胞囊中羞涩,现在却屈就低档。而几百元一双的进口鞋,却高视阔步大显风流。随便拿一双750元的意大利皮鞋或1200元的舶来品运动鞋,就足以让W小姐脚惭形秽了。我也不得不自认对行情糊涂。
区区一双运动鞋,既非中国神话里的丹豹文饰履,又非西洋童话里的水晶鞋,居然标价1200元,真够可以的。倘若算算这笔钱能买多少斤小米,又要被嗤笑为“土老冒”。那就以时髦的肯德基炸鸡快餐为标准,这笔钱也够请100余人开顿洋荤了。难怪一些顾客望洋鞋而兴叹:“唉,这简直是发疯!”去年,广州某发廊为一女士理发,开口索费600多元,也曾听到“发疯”的评价。鉴于当今“的士”、“斯顿”之类的洋话盛行,姑且名之为疯狂的“苏斯”(shoes)吧!
其实,与疯狂的“苏斯”媲美的高价商品,可谓琳琅满目。100多元一件的背心,200多元一条的腰带,1000多元一顶的帽子,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只的手表,早已失去稀罕效应。有些消费品更以攀附宫闱王室,炫耀富丽堂皇来抬高价码。当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商店根据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依法经营一些高档次消费品,无可非议。但令人忧虑的是,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一种竞高档、逞豪华、追求高消费的不良现象,这就不得不引起警觉。
当然也不乏开心叫好的。声称高消费是中国人已经富起来的结果,味道好极了!但应正视的是,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不是高极了。消费水平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虽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但真正富起来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还处于温饱层。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我们要齐心协力,再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随之使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仔细考虑,即令将来达到小康,恐怕也不能大张高消费之旗鼓!
另有一种高见认为:现在市场疲软,多推出高价商品,掀起高消费热,才能治好市场。可惜此药方并不灵。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承受不了高消费。社会主义的市场,总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唯有着眼于大多数,尽量提供适销对路、价格合理的消费品(对高档消费品又作恰当安排),才能供求两旺。仅仅依靠极少数拥资巨万的“上帝”,是振奋不了偌大市场的。还应注意,那些趁新旧体制转轨之机违法钻营、发横财的暴富者,没付出辛劳却过着挥霍无度的高消费生活。这不仅给大众以严重的心理冲击,而且助长奢靡腐败,污染社会空气。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必须长期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诚然,提倡艰苦奋斗,不等于当苦行僧;不赞成疯狂的“苏斯”之类,也不是主张打赤脚穿草鞋,而是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搞好四化建设,为民造福,让广大人民共同富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