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坚持不懈 绿化祖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2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坚持不懈 绿化祖国
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0周年,今天是植树节。在这个充满绿意的日子里,我们谨向为祖国绿色事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公民,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下一个10年中,全党、全民继续努力,使祖国大地一年更比一年绿。
1981年12月13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高度的爱国热忱,人人动手,年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绿化祖国。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把公民的植树义务确定下来,充分说明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绿化国土、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10年来,规模空前的群众性义务植树运动在神州大地蓬勃展开。上百亿株新树,为祖国大地增添了片片新绿。义务植树运动推动了整个林业建设发展,造林面积稳步增加,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保存面积最多的国家。实践证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造自然,绿化国土方面的优越性。
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央提出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现在已进入关键的后10年。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和水利设施发挥效能有着特殊的生态屏障作用。林业兴衰,事关国家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大局。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大力加强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速度,以适应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目前,我国林业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森林覆盖率不高;资源紧缺矛盾尚未缓解;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就全国而言,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还没有达到要求,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尽到义务。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思想教育,真正使绿化国土、改善环境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来,实行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林业建设再上新水平。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领导带头,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加,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继广东省提出“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目标并取得明显成效之后,近几年又有20个省区相继做出了绿化本省区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层层实行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必将把造林绿化事业大大向前推进。
造林绿化事业具有广泛的公益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林业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国家财力有限,造林绿化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广泛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国家适当补助为辅,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也要积极出力。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享受美好生态环境的权利,也都必须为此履行相应的义务。特别是大量消耗木材的单位,更要把造林绿化与原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造林,为林业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植树造林,是物质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植树季节,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不分职务高低,都拿起工具,投身植树劳动,履行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这种形式,密切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人们在共同劳动和创造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受到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爱国热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植树造林、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斗争。
不久前,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10年各省、区、市的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抚育和新增森林面积的指标,各地要保证完成任务。“八五”期间,要求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5年计划,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已进入植树的大好季节,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全国各族人民,赶快行动起来,用辛勤的汗水,共同描绘祖国的绿色画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