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不穿军装的好八连——上海市南京路民兵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不穿军装的好八连
——上海市南京路民兵剪影
活跃在十里长街上的4200多名民兵,弘扬好八连精神,10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被群众誉为“不穿军装的好八连”。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曾冒雨视察南京路民兵为民服务活动,称赞“南京路民兵带头传播社会主义新风,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一朵报春花
陶依嘉是上海市民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被国防部授予全国民兵、预备役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1982年3月,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当时担任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副指导员的陶依嘉,3月1日带领5名民兵,第一个在南京路设立学雷锋为民服务台。
一朵鲜艳夺目的报春花绽开了。
一时间,陶依嘉的学雷锋“第一台”在南京路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上海警备区和黄浦区人武部因势利导,发动南京路一条街民兵以陶依嘉为榜样,学雷锋做好事。十里长街学雷锋服务台由一个发展到10个、30个、50个……南京路上184家商店4200多名民兵纷纷出动。
陶依嘉,这个南京路上民兵学雷锋的带头人,春风送暖10年不停。
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陶依嘉抱着出生才几个月的孩子,准备到单位参加为民服务日活动。丈夫劝她:“南京路每月20日为民服务,你除了生孩子那个月没有参加,每次你都头一个赶到南京路,我一直都是支持的,可是今天……”
“不,我能坚持,孩子也会照顾好的!”说着陶依嘉踏着冰雪前往南京路。
她想到远郊工人“买药难”,就带领民兵送去急需药品;她了解到街道、里弄有许多烈军属、孤寡老人需要照顾,就定期上门服务;她发现残疾人来店买药困难就追踪到保健旅社,为全国各地来沪治病的残疾人服务;人们称她为春天的“使者”!
服务明星
人民饭店基干民兵、被顾客称为“服务明星”的张国豪,进单位工作10年中,拾到东西无数次,价值10万余元,自己不沾一分一厘。
一天中午,有两位青年来店就餐。俩人吃完快餐就消失在人流中了。忽然小张发现店门口有一只小黑包,里面装有4000元人民币。他立即送到附近的派出所。
丢失这笔巨款的那两位青年,发现钱包丢了,抱着试探心理来到人民饭店。
小张看到他俩头冒冷汗,就主动上前问道:“你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青年张口结舌说不清话,小张劝他们不要急,带他们去派出所查对钱包,领回了4000元钱。
织补状元
“同志啊,您不但补好了我的羊毛衫,而且弥合了我们夫妻感情的裂缝。”两年前的一天早晨,一位30多岁的男子愁眉苦脸地拿着一件羊毛衫,来到第一百货商店民兵服务摊前,看到正在修补羊毛衫的女民兵关丽萍就说,请给我补这件羊毛衫行吗?小关接过一看,一件款式新颖的羊毛衫,胸前烧坏了一个洞。小关对他说,可以修好,这位青年顿时舒展了眉头。他对小关说,由于自己抽烟不当心,烧坏了妻子刚买的羊毛衫。妻子很生气。小关一针针一线线细心地把洞补好,竟然看不出一点破绽。那位小伙子又惊又喜。
10年来,关丽萍义务为人织补羊毛衫一万多件,分文不收。
霓虹灯下的新哨兵
南京路新妇女服装商店的基干民兵黄选敏,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被人们称赞为“霓虹灯下新哨兵”。
一个隆冬的夜晚,瓢泼大雨下个不停。黄选敏刚忙完店里的工作准备回家。忽然,从后门传来了妇女的呼救声:“救命啊!救命啊!”小黄立即向着呼救的地方奔去。
在昏暗的弄堂内,一个姑娘被按在水泥地上,一个歹徒正欲图谋不轨。黄选敏大喝一声:“住手!”小黄的出现,使那个家伙大吃一惊。压低声音对小黄说:“朋友,请你少管闲事……”
姑娘正在危急之中,见到小黄如同见了救星。她紧紧拉住小黄的手,哭哭啼啼地说:“同志,救救我啊!……”
小黄心里极为气愤,毫不犹豫地抓住歹徒,大声呼喊:“抓坏蛋,抓坏蛋!”同店的民兵郭祥荣闻声赶来,和小黄一起将歹徒扭送到了派出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