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全国第六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2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全国第六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第六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四十三个单位共同发起。会议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稳定、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
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稳定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中央提出稳定压倒一切,是总结建国四十一年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认识。稳定是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搞好治理整顿,促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对于稳定,应当全面把握它的含义。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所谓稳定,是指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没有政治动乱,呈现安定祥和的有序态。从哲学的角度说,稳定就是社会各种矛盾相互协调适应,保持质的规定性,量变保持在度的范围内,发展是渐进式的。从外延上说,稳定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各个方面的稳定。其中,经济稳定是基础、政治稳定是关键、思想稳定是保证、社会稳定是核心和落脚点。稳定与矛盾的关系:稳定不是否认矛盾,而是矛盾各方相互协调,使矛盾不必采取尖锐冲突的方式就能得到解决。一讲稳定就抹煞矛盾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和回避矛盾也会造成不稳定。因此,我们讲的稳定应是积极的。稳定,只有承认矛盾,积极合理地解决矛盾,才能消除不稳定因素,保持长治久安,达到真正的稳定。稳定不是绝对静止,而是与发展相辅相成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促进稳定并且巩固新的稳定。没有发展,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也就不会有稳定。总之,稳定、矛盾、改革和发展是相一致的,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稳定是前提,矛盾是动力,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二、关于两个文明的建设
与会同志认为,要建设好两个文明,首先要克服前几年“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倾向,注意把原来“软的一手”也变为“硬的一手”。其次,应当确立建设两个文明的结合点。有的同志认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人,人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只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把两个文明建设好。其三,两个文明建设有其平衡性与不平衡性。与会同志指出,两个文明建设有同步发展的平衡性,也有在一定条件下不平衡发展的一面。平衡同步的发展是相对的,由于精神文明有特殊的发展规律,有相对独立性,因而两个文明的发展不具有直接的线性关系。因此,在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国家是可以建立高度的精神文明的。那种认为物质文明建设好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会建立起来的观点,和必须等待物质文明充分发展以后,才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观点,都是不足取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其四,关于精神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与会同志认为,这两者的关系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未完全解决,但那种认为它们之间是“二律背反”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如果看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消极乃至腐败的现象,就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道德沦丧,就可能会以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名而反对发展商品经济,也可能会因此置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弊病于不顾。科学的态度应当是肯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思想道德进步的一致性,并且具体分析商品经济发展的二重性以至多重性,力求发挥其正效应,而把负效应减低到最小程度。
                  (梁庆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