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奉献年华——记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职工献身大秦铁路建设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3
第2版(经济)
专栏:

  奉献年华
——记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职工献身大秦铁路建设的事迹
王立武
冀东。景忠山下,滦水河畔。90年代第一个初冬,我国第一条单元重载现代化铁路大(同)秦(皇岛)铁路二期工程中最长的隧道景忠山隧道就在这里。
景忠山隧道全长3760米,有14个断层,地质复杂。为了按期打通它,铁道部十六工程局的干部工人无私无怨地奉献着青春年华。
(一)
担负隧道进口掘进的是2处。开工之前,职工们摩拳擦掌,可洞门刚刚打开,就发生了通天塌方,两名职工不幸牺牲。塌方仍在继续,若不及时进行支撑,后果不堪设想。“我带头,党员、团员跟我上!”随着10队指导员江兴元的喊声,共产党员刘殿祥、万继友、团员冯志勤等职工冲了进去。紧接着,10队2工班的同志也进去了。10队的几十名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天天三班四倒,人扒车运,整整抠了3个月,才清完塌方。
施工中的困难不仅仅是塌方。
开工初期,无电无水。没电,职工们点着蜡烛用铁镐刨。没水,交通方便的在拖拉机上放油桶,到河里去拉。交通不便的就人工挑,5处2段的4名工人每天挑20多担水,上山下山爬30多公里山路。石质破碎地段,不能全断面作业,只能分部开挖,上弧只有几十厘米高,职工们躺在掌子面上焊花拱架,电火花烫得职工脖子上,背上到处是泡,直流黄水。2号斜井地下水丰富,抽都抽不及,打风枪的职工经常站在水里作业。去年2月的一天,抽水机坏了,5处5队工人李光华和朱学明站在齐大腿根深的冷水里打了两个多小时的风枪,下班回到宿舍,裤子冻得硬硬的,脱都脱不下来。
靠着顽强拚搏的精神,16局的职工们在异常艰苦的施工条件下,连连创造出施工高纪录:隧道开工两年间,进口创造了11个“月双线成洞百米”,出口创造了6个“月双线成洞百米”,开创了这个局30多年来的最好施工成绩。
(二)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干出如此成绩,职工们理应有丰厚的收入。可参加景忠山隧道施工的职工们1988年人均月工资仅120元,前年月均130元,去年月均178元。
钱到哪里去了呢?
前几年,打景忠山这样的双线隧道,每米1万元投资。如今,工程造价降到了每米8000多块钱,可物价却上涨了一倍多,施工中用量很大的沙石料涨了好几番。还有,隧道尚未开工,施工便道上便堵满了人:车辆路过要给污染费;挖排水沟要赔偿井水干枯费;放炮要给房屋震动受伤费;征地拆迁时,挖个坑就是一口井,插根枝条子就是一棵树,统统要交钱,影响了职工应得到的收入。
不该给的钱给了人,自己该得的钱却又发不下来。
尽管如此,他们信念没有改变,干劲依然不减。他们的心,仍然系在工地上。
2处副处长、指挥长孔庆启患有严重胃病,医生告诫他:不能受凉,不能生气,不能抽烟,不能喝酒。要做到这几个不,简直比打隧道还难,天天进隧道,洞内洞外温差那么大,哪能保证不受凉?他让妻子做了个肚兜,一年四季戴着,进洞时,随身带着药包、水杯和饼干,在掌子面上一蹲就是一天。2处3段段长陈俊斗的爱人在老家被歹徒打成重伤,一直不省人事,一封电报送到陈俊斗手里。一头是娇妻,一头是不断塌方的“烂洞子”,权衡再三陈俊斗心中的天平倾斜了,他借了500元钱交给段部管理员,让他代替自己去了河南驻马店医院。
(三)
艰难困苦,可以战胜。经济拮据,可以克服。然而,精神上的苦痛,却令人难以承受。
16局5处2段技术员姬会民,在找对象时却连连失败。大学时,小姬和一位女同学相处的挺好,到毕业时已是难舍难分,毕业后仍然“鸿雁”不断,可不到一年,女方渐渐降温了。原来,女方考虑到小姬单位流动性大,婚后两地分居,和小姬“拜拜”了。第二个对象是个教师,开头,听说小姬在铁路上工作,挺高兴的。当小姬老老实实告诉她在工程局的工程段工作后,女方当即“兴味索然”,勉勉强强相处了一段,又分手了。去年,小姬和老家一位在司法单位工作的姑娘谈上了,女方觉得小姬什么都好,就是单位不好,思想斗争了一阵,还是向小姬亮出了“红牌”。
没找到对象的姬会民是心烦,找到对象结了婚生了孩子的潘友松是伤心。
潘友松是广西柳州人,小伙子是个革新迷,在事业上较为顺利,在生活上却遇到了不幸。刚结婚时,他和妻子感情笃深,可小潘的母亲患有骨质增生,需人照料,刚出世的孩子嗷嗷待哺,身体又不好,经常打针吃药。妻子在家乡工路段工作,上班下班几十里,照顾老人孩子又买菜做饭,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在隧道工地,许多来访的人问职工为什么环境如此艰苦却干劲不减?这是一种奉献。但他们自己不这样说,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最起码要珍惜自己的名誉!”一句答语,朴素诚挚,却深藏了多少深沉的爱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