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更喜有人再显这伟大精神——从电视系列剧《儒林外史》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4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更喜有人再显这伟大精神
  ——从电视系列剧《儒林外史》谈起
吴组缃
今年是吴敬梓290周年诞辰,他的传世名著《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鲁迅先生曾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并高度评价这部杰作:所以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见《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在我国古典名著中,向有“北曹南吴”、“北《红》南《儒》”之说,世人是将《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的,而将他二人视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双星座”!
吴敬梓比果戈理早一个世纪、比契可夫早一个半世纪、比曹雪芹大20多岁,他先于他们写出这部讽刺小说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无疑是伟大的创举。吴敬梓以犀利的笔锋,解剖了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对人们的毒害,塑造出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如同历史的画卷,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今天仍不失其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
南京电视台的蒋广森同志,集编剧、导演和制片于一身,历尽艰辛、锲而不舍,惨淡经营6年之久,终于以8部12集系列电视剧的形式,将这部伟大的名著搬上屏幕,让《儒林外史》以视、听艺术形象,电视画面语言进入千家万户,让那些无暇或难于读到《儒林外史》原著的广大观众,先睹此书的风采,品味其幽默讽刺与深邃的内涵,体现它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以此纪念这位文化伟人的290周年诞辰,可谓有识有志之士。南京电视台为之策划、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有益贡献,我由衷为之祝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伟大的,而今,更喜有人再现这伟大,将它搬上了荧屏,进入亿万寻常百姓家,吴敬梓如九泉有知,当会倍感欣慰的了。
前几年,我国的银、屏幕上,争先恐后改编古典名著,热闹非凡,唯独《儒林外史》旷日持久竟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无非改编《儒林外史》难度太大:它不以情节性、戏剧性取胜,而在于讽刺性的细节描绘见长,此一难;它虽云长篇,实为短制,改编若整体把握欠佳,就会变系列剧为单本剧而失之为一盘散沙,此二难;它既无英雄美人、惊险打斗,亦无悬念重生、爱情纠葛,此三难;它的文学品位很高,不是一般观众易于了解、雅俗共赏的,此四难。以上四点,恐怕是改编《儒林外史》难于其它古典名著的地方,更何况今人看古代的东西有距离,对《儒林外史》那冷峻的幽默风格,就更难于理解了,这将影响其收视率,故而改编者却步。
诚然,改编是在原著上进行二度创作,要求改编者除了具备影视艺术的功力外,还要深谙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历史渊源、娴熟其优秀文化传统的潜移默化作用。《儒林外史》之所以文学品位与讽刺风格都很高,就在于吴敬梓受《史记》等古代史传文学的影响极深。《儒林外史》中往往一个细节、几句话,却有很深的内含,内容极为丰富,它既形神毕肖地刻画了人物,妙传其心态,其意蕴深沉含蓄、幽默冷峻。鲁迅用“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八个字来概括它的讽刺风格,编导在电视系列剧中保持了吴敬梓寓辛辣讽刺于幽默调侃之中的风格,同时在对封建科举及社会制度的批判中显示出思想的锋芒与光彩,较好地体现了原著精神,又不拘泥于原著,根据今天的时代、对象和电视特点进行大胆创新、适度调整,为我所用的改编原则下,闯出了一条新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应予以鼓励与肯定。
《儒林外史》的几部片子,一部比一部好、一集胜过一集。《王三姑娘》、《浦郎三妻》、《匡超人传》、《金陵才女》是其中佼佼者。无论对原著内涵开掘的深度、叙事方式的流畅、电视语言的运用,以及画面的构图、色彩、音乐、摄像等技术,都较最先拍摄的《范进中举》好,提高显著,有新的突破。综观全片,编导在对整体风格的把握较准确,不以色情打斗污染古典名著,使娱乐性与思想性融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镜头很美,拍得雅俗共赏,这很不容易。特别是某些影视剧以低级趣味迎合观众心理、粗制滥造之时,蒋编导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实在可贵、难得。
这些年我看过一些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觉得一经改编就离原著太远了,有的弄得面目全非,观众意见很大。且不说一厢情愿的人物增删、情节、艺术手法发展得与原著太远,有的甚至连细节、道具也“现代化”了,如武松去武大郎的坟烧纸钱时,竟然用的是“火柴”,若用古代的“打火石”,这才是历史的真实,让人看了可信。再如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腾云驾雾,颇吸引人,但同一画面上出现林立的电线杆,就大煞风景了。这些本可避免的疏漏、失误,某些导演就是视而不见,根本不当回事儿,观众理所当然有异议了。
毋庸讳言,以8部12集系列电视剧来再现这部被誉为18世纪“黑色”幽默的伟大名著,尽管集中了《儒林外史》中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章节,仍然是难能尽善尽美的,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时,今后还可续拍多集。一方面让观众看懂这部古典名著,起到普及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镜子的作用,好让现实生活中那冒名的牛布衣者,见利忘义、蜕化变质的匡超人者,早现原形、早点绝迹。通过电视画面,它提供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幽默与讽刺,而是更多更深的哲理思考,其中可资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总之,电视系列剧《儒林外史》,看了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信,贴近原著,仍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值此吴敬梓290周年诞辰,南京电视台奉献出8部12集电视系列剧《儒林外史》,不仅是对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最有意义的纪念,同时也是为人民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粮!
                   (张掮中 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