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吹沙居杂文》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4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吹沙居杂文》读后
程代熙
刘金同志对于杂文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杂文的形式、笔法,以至于风格都应该是多彩多姿的。说得更简约一点,杂文就得杂。不同杂文家的文章诚然应各不相谋,就是同一个杂文家的不同杂文,也应该是一篇有一篇的特点,一篇有一篇的变化。用他的话来说,最好是,莫测的变化。
这或许就是刘金所理解的杂文写作的堂奥。
他的《吹沙居杂文》集里的100余篇文章,真可谓色彩斑驳,形制不一了。
《春天的落叶》,依我看,简直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可是,这却是一篇散文式的杂文。在寒凝大地的严冬日子里,那簇拥着苍松、翠柏、冬青和石楠的枝干的绿叶,使自然界充分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与活力。然而,冬去春来,在风和日丽的良辰美景里,为了给刚刚经历过严冬的松柏换上明媚的春装,那曾经使它们在寒风里显得蓊郁青葱的绿叶,此时此刻,尽管它们的浓绿还未褪尽,却悄然地一前一后地飘落下来。作者满含深情地说:春天的落叶不只是美丽的,又是英雄的,坚韧的。
读完这篇不满800字的短文,细细思想起来,刘金赞美的又远远不仅是春天里的落叶,而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他赞美的是一种无须酬报的奉献精神。
鲁迅先生在《夏之虫》这篇著名杂文里,狠狠地鞭挞了夏日三害:跳蚤、蚊子和苍蝇。鲁迅写道,可恶的蚊子在叮人之前,还要发一通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大道理。鲁迅把吸血鬼也就是剥削者的丑恶嘴脸及其更为丑恶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华君武的《也进口蚊子吗?》,是一幅妙不可言的漫画,而刘金的《为“进口蚊子”代拟广告》这篇地地道道的杂文,也是一篇绝妙文章。这一文一画,鞭挞的都是时下那班崇洋媚外之流,却各有异趣在。如果把刘金代拟的那则广告文字同华君武的那幅漫画放在一起,不管是用文来配画,还是用画来配文,二者交融在一起就是一幅图文并茂的针砭时弊图。
刘金代拟的这则广告,文字不长,今略去头尾,摘录于下:
“此优种进口蚊子,个大、腿长、嘴尖、翅薄,体态轻盈,舞姿优美,鸣声悦耳。若沈三白生当今世,必选购数百头,置于帐中,以‘三五牌’香烟之烟喷之,作青云白鹤观,其趣无比。此优种进口蚊子,叮人不痛亦不痒。被叮之人畜,转觉通体舒泰,如饮醇醪。此优种进口蚊子不会传染疾病。万一传染了,其症状亦较国产蚊子轻微107.8倍。其偶或传染之乙型脑炎,只须服用最普通之抗炎药一片,即可霍然全愈,无后遗症。其偶或传染之疟疾,保证无发冷抖颤之痛苦,且只须口服奎宁一片,即可断根,永不复发。”
这则广告决非文字游戏,也决不是在搞什么“玩文学”的把戏。读后你可能会为之捧腹。但捧腹之余,你会同意作者的批评或者嘲讽,因为他确实抓住了应该给予严正批评或嘲讽的社会风气和现象。此风不可长!在这之后,你还会感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灼热的心,那拳拳的赤子之情。前几年,那班文化“精英”,如刘再复等人,也大讲特讲什么“忧患意识”。其实,他们忧的患的是西方的精神鸦片进口太少,所以我们的国情远远落在西方新潮流之后。而刘金为之忧心的是国民精神已经遭到西方文化垃圾的严重污染。这里,两种境界鲜明得有如泾渭。
收入集子里的《通俗文学之潮面面观》以及《关于“雅俗共赏”的思考》等,洋洋三四千言,形制上完全是议论文章。既少叙事,又无抒情,只是摆事实,讲道理。作者细心地清除了通俗文学身上不应有的那些污垢——俗气和流气。经他层层说理,通俗文学的真面目出现了——严肃的下里巴人式的文学。它不光顾及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和水平,还吸收、借鉴了新的艺术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性。通俗文学也应在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里占有它应得的席位。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刘金的杂文跟他本人一样朴实。朴实的人品,朴实的文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