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那卷兵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5
第8版(副刊)
专栏:

  那卷兵书
邓高如
军旅半生,读过好些兵书,但刻骨铭心的当数《军旅揽要》那一卷。
……漆面斑驳的方桌上,摆着酒菜。红薯酒冲鼻的香味在小茅屋升腾。煤油灯大放光明。
“侄儿,明天开拔?”
“到县上集合。”
“行装打点好了?”
“到城里就发。”
“你投军报国了,喜事一桩!叔父靠工分吃饭,家贫如洗,没啥可送的。今夜送你一卷兵书,操典之余,反复读诵,会有好处的。”
我心里一怔:你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排长,又带兵打过恶仗,“文革”中斗你时,要你交出兵书来,“不然打死你”!你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兵书在乡亲们心里逐渐成了个谜。今天你要送的莫非就是这?
叔父朝我点了点头。我心想:也该怪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那年,你挑着“八股绳”担子回到家乡。本来,你10多年在外干啥,谁也不清楚。可你对膝下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生闷气,隔三插五地喊叫:“母马上不了疆场,要你们何用?”别人说:“‘三千斤’还不能给你送终?”你反问:“我那卷兵书传给谁?”听听,多看重!
今夜,叔父要送我兵书,我怯怯地问:“书在哪?”他说“稍等!”随即缓步向竹楼爬去。不一会,草房顶棚上传来响声。又过一会,他捧来一本发黄了、边沿已经磨光的线装书。
我伸手去接,他神情突然庄严起来:“传书于人,这是天意。你得对天发誓:‘苦读深研,不负先贤!’”我重复一遍。他又说:“‘深明国艰,文韬武略,驰战沙场’。”
我犯虚了,对一个曾经是伪军官的人,能发这誓吗?他看我额冒虚汗,面有难色,心里很火:“我当年打的也是外国鬼子呀!如今你参军,我传你兵书,又为的是啥?”说着,泪珠直在眼眶里打转。
我不忍心拒绝他,照着宣了誓,接过兵书。扉页上写着:“不识天文不为相,不懂地理不为将。”目录分为“地理篇”、“气象篇”、“水文篇”、“急救篇”……全是他用蝇头小楷写成的;内容也大多是《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水浒》等等章节中的警句。地地道道的一本军旅常识。
我带着这书参军。后来提干,消息传到家乡,乡亲们说:“敢情,这后生手里有兵书嘛!”
叔父知道我在部队里有进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几年前,叔父去世了,我这才知道,他当年参加的军队,是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日军队;他参加的一场恶战,就是在台儿庄与日本鬼子血战的那一次。因为他不堪忍受内战的痛苦,又不满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才开了小差,回到成都改行经商。那卷兵书,是他在抗日的战场上利用作战间隙一字一句辑录而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