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若比富,莫过养鸡户”——粤西山区勒竹镇养鸡致富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6
第2版(经济)
专栏:

  “若比富,莫过养鸡户”
——粤西山区勒竹镇养鸡致富记
本报记者 王学孝 梁兆明
在粤西新兴县山区勒竹镇,有个远近闻名号称“三温”的养鸡大户,带动七八百户农民加入养鸡行列,走共同富裕之路。当地流传:要说富,谁也比不上养鸡户。
“三温”名曰温北英、温树汉、温木辉。“三温”既是师徒又是亲族。大温为长辈,做过教书先生,前些年,对养鸡这行道突发兴趣,留心海内外科学养鸡的信息,欲给山区农民养鸡致富闯条路子,带领他的两位弟子共谋致富良策。
70年代后期,他们3人就合伙办场养鸡,但三起三落,最后垮了。1984年,师徒3人各办一个鸡场。由于国家政策稳定,县里支持,3户养鸡场逐年发展壮大,每个鸡场又带动二三百户家庭养鸡。这些养鸡户同他们一样,也发了起来。
花开三朵,单表一枝。
温北英养鸡场是采用入股投资开办起来的。当年是7户8人凑了8000元,千元一股。唯有北英父子俩一家二股。8000元投资,8个人参加生产经营的养鸡场,由温北英牵头,开张了。
养鸡场一开始就选择良种“三黄”苗鸡,合理配置饲料、科学管理和讲究信用,使鸡场迅猛发展。在温北英办公室,他递过来一份刚刚作完的统计表:1990年总产值逾千万元,毛利310万元,纯利72万元。养鸡场也由7户8人发展到今日的28户88人。
附近村民看到养鸡有利可图,是正经八百的致富路。于是纷纷找到温北英,要求做鸡场的养鸡户。其实,温北英早在琢磨:光我们28户富起来还不够,应让全村全镇更多乡亲富起来。如今,乡亲们主动找上门来,那是他久已渴望而求之不得的。
鸡场原来以饲养肉鸡为主,现在转而养种鸡,大量孵化苗鸡,分散各户饲养。鸡场负责提供优种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指导,届时收购成鸡。两三年的工夫,一批养鸡专业户相继发展起来,至今年初已达340户。每户养鸡少者千余只,多者近万只。去年供应专业户苗鸡102万只,保证他们养一只鸡能赚2元。
鸡场已为养鸡户建成一整套良好的服务体系,从保证供应鸡苗,到成鸡收购,环环紧扣,为养鸡户着想得非常周全。去年他们自办的饲料厂生产了4500吨优质饲料,除供应养鸡户还可外销一部分。今年还要增建一座年产万吨的饲料加工厂。药品和技术指导,是为养鸡户送上门的。苗鸡饲养3个月到成鸡,鸡场的卡车开到门上去收购,养鸡户只要保质保量把鸡饲养好,决无压库滞销之虞。去年,当地家禽也受市场疲软影响,市价下跌厉害,但鸡场收购仍保证每只鸡让专业户得利2元。仅此一项,鸡场为养鸡户贴补了50万元。也就是说,鸡场少盈利50万元。
养鸡帮困扶贫,温北英得到众乡亲的称道和感激。户养千只鸡,大约需投资8000元。贫困户谁能一下子筹措这许多资金?有办法,可预交一二千元,把苗鸡先弄回去饲养,待鸡养成交售后,再分期结还。农民钟玉林身无分文,他想通过养鸡以解困厄。温北英调拨500只苗鸡让他先养,两年多饲养了6批,去年净赚1.2万元。梁洞村的梁效其过去穷得叮当响,做了养鸡专业户后,不几年工夫,造起一栋小洋楼,成了梁洞村的小富人家。
如今整个梁洞村也变了。全村120户,昔日多数人家长期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有人就靠8分邮票度日。村里在香港打工的人多,到揭不开锅时,就贴8分邮票寄封信去,向打工的亲友讨要些许钱。近两三年村里8成农户变作养鸡户,人的精神面貌大变样,村貌也大变样,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靠8分邮票度日的年头已一去不复返了。
独自一人办鸡场的温木辉,传说他家产不止万贯。他本人并不否认。围绕他转的也有200多家专业养鸡户。他所在的石头冲村68户人家,除三四户无劳力的外,家家户户都养鸡,人称养鸡专业村。温木辉对养鸡户有5保:保鸡苗、保饲料、保技术、保收购,最后还保赚钱。石头冲村靠养鸡致富,人均收入达4100元。
记者踏着尚未浇上沥青的碎石路走访石头冲村。在村头晒太阳的大伯相告,这1公里多可跑汽车的路是木辉捐资修建的。温木辉赚钱多,也舍得往公益事上花,仅去年他就捐资15万元。村里各家用的自来水、电灯以至村学堂的教具和师资,都是他办或由他捐资办的。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在墙上挂着锦旗奖状的家庭办公室,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珍藏的红丝绒烫金荣誉奖状,这是全国科协和团中央1990年底颁发的。温北英是全国科学致富能手。温木辉是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