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七尺”、“八尺”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6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七尺”、“八尺”之间
沈九涛
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村干部概括出的观点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最近,江苏省海门县的一位村支书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尺论”就是如此。他说:“我们支部的同志有这样一个算计:发展生产,有了七尺做八尺,稳步前进;安排消费,有了八尺做七尺,不搞超前。”
这真是发展生产和安排消费的妙论!
有了七尺做八尺,是说发展生产应当在条件基本具备时才前进一步。这样,前进的基础就比较牢靠,前进的步伐就比较稳健。如果刚有了三尺就要做八尺,往往欲速不达。
在消费上,有了八尺做七尺,是说安排消费应当留有余地。紧巴时是如此,宽裕时也是如此。这样,日子就过得安稳踏实。如果有了八尺就分光吃净,甚至做十尺十二尺,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和危机,就会陷于拆东墙补西墙的被动局面。
生产稳定前进,消费留有余地,说起来不难,但把握好尺度并不容易。过去很长时间,在发展问题上,我们的口号多“跃进”、多“快上”,不是有了七尺做八尺,而是有了五尺做八尺,甚至才有三尺就想做八尺。结果,总是做不成,折腾了一场,又回到原地,重新开始。在消费问题上,前几年风行“高消费”,促成了通货膨胀,非改革因素的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结果不得不来个“过紧日子”,退到“七尺”。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就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而言,有了三五尺做八尺也有做成功的时候。不过,即使某些发展具有突进性,仍离不开条件的基本具备,所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包含了这层意思,完全的凌空飞跃是不可能的。而就全局而言,在发展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把握上,就不能有了三五尺就想做八尺,那是危险的。
经验表明,按这个“尺论”办事,在发展问题上戒骄戒躁,求实求稳;在消费问题上,量入为出,瞻前顾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步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