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科学界首次揭示隔海洋生态系统之间关系 非洲沙漠滋养南美雨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6
第7版(国际)
专栏:你知道吗?

  科学界首次揭示隔海洋生态系统之间关系
 非洲沙漠滋养南美雨林
本报记者 仓立德
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最丰富的生态环境之一,而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则是地球上最干旱、生物最少的地区之一。然而美国、巴西等国的科学家发现,若没有大量富含营养物质的尘埃从非洲飞越大西洋,大部分亚马孙地区只会有草原而不会有森林。科学家还相信,撒哈拉1.5万年前曾是湿润、绿色地带,此后随着沙漠的扩展和延伸,南美洲的森林面积也在不断增大。
科学界多年以来便认为,来自非洲的尘埃滋养了美国东南部某些沿海地带,以及加勒比海岛屿。一个世纪前,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观察到海上的尘埃云。美国迈阿密大学科学家证实,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百慕大等地,相当部分地表土壤来自撒哈拉;在迈阿密,干旱之后的一埸大雨使地上覆满红色的非洲尘土。但直到80年代中期以前,非洲尘埃到达亚马孙只是一种假设,主要原因是尘埃飘抵南美时已广泛扩散,几乎观察不到。此后,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地和巴西、瑞典科研机构的一批科学家,随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架装备着超灵敏传感器的飞机,持续跟踪了尘埃云雾。他们综合了地面观测结果及气候卫星资料,相信非洲尘埃对亚马孙雨林极可能具有“生死存亡”的重要性。这是科学界首次揭示,由大洋隔绝的主要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重大关系。
科学家认为,亚马孙大片地区土壤贫瘠,尤其缺乏磷酸盐——植物生长的一种关键性成份。获得这种成份的过程是,首先,大风卷起撒哈拉沙漠沙床和撒赫勒地区的尘土,上扬的尘暴将大量土壤微粒带至空中。这种情形在春季尤为普遍。此后,尘埃云雾飘过大西洋,飞抵南美,亚马孙地区的暴风雨犹如一架巨大的真空机,将尘埃吸入盆地。据估计,非洲干旱地带每年约有2亿吨尘土被刮走,其中1200万吨落在亚马孙盆地,使某些森林地带平均每英亩每年获得约100磅,包括1磅左右的磷酸盐。大量富含磷酸盐的雨水使当地的植物繁荣茂盛,生生不息。一批国际科学家正作进一步研究,论证上述发现的科学性。
                 (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