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首映式”“首发式”之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6
第8版(副刊)
专栏:

  “首映式”“首发式”之忧
成志伟
新电影、新电视剧、新戏问世搞首映式和首演式,新书出版搞首发式,这类活动起于何时,有待考证。时下的情况,是搞得越来越火热,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有的影视片还搞什么开拍式、开镜式。另有不少地方出品的影视新作、书籍,还专程到首都来搞这类活动,请来有关领导、专家名流和各路记者;为表示主人一片盛情雅意,有时还要吃顿便饭,送点薄礼。来宾们少不得为新作品美言几句,记者们也在报纸刊物和电视电台上宣扬一番,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不能说,这类做法,不是推出新作品、好作品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些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党和政府认为应该向广大群众推广的优秀精神产品(也包括优秀的物质产品),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认可后,举行“首×式”,造造舆论,扩大影响,引导大家去关注,这是必要的,很有意义的。因此,对“首×式”不能一概反对。但此类事如搞滥了,效果就适得其反。
当前搞“首×式”成风,关键在于管理不善。哪个单位,甚至哪个有点“背景”或经济实力的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搞什么“首×式”。有些单位或个人财大气粗,又有“路子”,出手相当阔绰,租大会场,请丰盛宴,送厚重礼,邀请地位显赫的人物和记者前来助兴和捧场。会场上飘荡着溢美之词,报纸上夸赞一番,电视上又出画面,不仅被推出的产品声名大振,主人与客人也都风光了一阵。这种“多元效应”,对搞“首×式”的单位和主人自然很有吸引力,只要口袋里有点钱,谁都想搞。“首×式”之风越刮越盛,盖源于此。
“首×式”过多过滥,必然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助长不良社会风气,弊大于利,应该有所节制与加强管理。其实,一部新作品是否成功,能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首肯,主要在于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质量。中国有句蕴含哲理的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电视剧《渴望》并未举行过规模宏大的“首映式”,公开播出前亦未作过声势浩大的宣传,但一经开播,却在广大观众中发生了“轰动效应”。这就足以说明,只要作品本身过硬,即使不搞“首映式”“首发式”,照样可以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与其在“首×式”上花本钱下功夫,不如在创作过程中多琢磨多切磋,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才能搞出真正的佳作。
我倒想,今后出了新的影、视剧作品,可以在公映后举办观众座谈会,不仅请专家、领导发言,还请各行各业的普通观众,一块评论,编导与演员们真心诚意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创作中的经验教训,这对今后推出新的好作品大有好处。如果出了新书,作者可以到书店柜台去售书,与读者见面,听取意见,解答问题,真正沟通与广大读者的联系。这样做,比兴师动众、耗财费力地去搞“首发式”,不是要亲切自然而又朴素实在得多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