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哲人日已远 典型在夙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7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哲人日已远 典型在夙昔
杨书案
元月29日,收到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从东京寄来的长篇历史小说《孔子》,并信函一纸。小说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不久前出的汉语版,信却是日文,完全看不懂。
妻把信带去,请学生家长华籍日人三本秀夫先生翻译。次日下班,将译信交给我,同时带回一个意外的消息:井上靖先生逝世了。
我听了一震,根本不相信。怎么可能呢,这不刚收到井上先生寄赠的著作和信函吗?
真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刚广播了井上靖先生逝世的消息。妻说,你真幸运,10年前,赶上茅盾先生生前最后一次书名题字,这次又赶上井上靖先生生前最后一次给国外作家寄赠同名小说。
去年6月,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孔子》即将付梓,请友人缪俊杰写篇序。序言寄回,俊杰同志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将井上靖先生的《孔子》与拙著《孔子》,比较研究,写了一篇文章。
孤陋寡闻的我,这才知道,井上靖先生于1987年,几乎与我同时,动笔写长篇历史小说《孔子》,现在也几乎和我的同名小说《孔子》同时出汉语版。
我急于知道,文坛巨擘,八十几岁高龄的井上靖先生,一位日本作家,是怎么写中国的孔子的?一问世,即成为畅销书,并获得日本野间文学奖的《孔子》,究竟什么样?可惜,井上先生的汉语版《孔子》,武汉各书店根本买不到。
俊杰同志建议,将我写的《孔子》寄呈井上先生一本,说可请日中文化交流协会转交,并写给我该协会在东京的地址。我照办了,不久,便收到了回赠的《孔子》及信函。
回信是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白土吾夫先生签名代写的:“您于1990年12月6日给井上靖会长的信和著作《孔子》,均已收到,非常感谢。立即交给了井上靖会长。井上靖会长再三嘱咐,向杨书案先生表示谢意。受井上靖会长委托,现寄上井上靖所著小说《孔子》一册……”
信笺上的日期是1991年1月22日,距井上靖先生大去,只几天时间。
这时,井上先生当已重病卧床,弥留之际,还不忘“再三嘱咐”,向一位远在中国的后进作家寄书,复信致谢。这就是井上先生在小说《孔子》一书中,一再阐述的“天命观”吧。天命,天赋予使命。“作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正正经经地生活,自己的工作就要选择具有天赋予使命感的事业。”“天默不作声地从上面注视着人的所作所为。人不声不响地干着自信正确的事情。”
天赋使命,包容人类,哲人胸怀,古今相同。
井上靖先生,哲人已经远去,但他倾注心血于文学事业,于日中友好,于日中文化交流,奖掖后进的风范永垂。
心中不觉涌出文天祥《正气歌》的一段词句: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