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确保义务教育质量 培养当地适用人才 十五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确保义务教育质量 培养当地适用人才
十五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据新华社南京12月9日电 (记者赵卫)我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15个改革试点城市在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地区通过综合改革已开始走上教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
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今天在常州召开。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主管教育的市长将借鉴试点城市的经验,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进行讨论。
我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始于1987年,目的在于从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上改变城市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状况。改革的目标指向是:确保9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培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发挥城市对县、乡的辐射作用,逐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层次适当的教育体系。目前已有沈阳、锦州、佳木斯、洛阳、苏州等15个城市进行了这一改革试点。现在所有的试点城市已全部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并取消了重点初中,小学毕业生实行就近升学,同时大力发展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在15个试点城市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比例达到1∶1,有的城区甚至高达7∶3,并且出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向普通中学渗透的趋势。一些试点城市还对中等教育的招生和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为全面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在今天的会上说,教育的发展要同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这样教育才有活力,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农村,也适用于城市。他说,城市的教育要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还要向广大农村辐射。他指出,只有在综合改革上下功夫,建立起教育与经济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的落实。何东昌强调,我们的改革是为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所以在改革中一定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为此,要十分重视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还要推广升学制度的改革,以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
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育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