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汝瓷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8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

  汝瓷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王德颖
编者的话:征文开始以来,我们已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同学们的应征稿600多篇,内容丰富多彩。首都高校的来稿最多,而中国人民大学来稿量又居全国各校之冠。山东工业大学团委还为同学们寄稿件印制了信封。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军事院校学生和一些回国探亲的留学生也寄来了稿件。这一切都使我们感到鼓舞。稿件将择优陆续刊出,欢迎同学们继续投寄有特色的稿件应征。  
寒假我又回到了故乡——瓷乡汝州。
柴、汝、钧、哥、定是我国传统的五大名瓷,其中以柴瓷和汝瓷为魁。汝瓷工匠们用清清的汝河水,合着胭脂般细腻的白土,造就了这稀世珍宝。汝瓷的美难以描摹,它釉如堆脂,色如盈盈春水。
汝瓷工艺失传已有700余年。新中国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终于使汝瓷艺术重放异彩。几年前,一座座专业瓷厂在汝州大地上崛起,汝瓷人也以豪迈的姿态加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产业大军。
我来到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该厂1986年曾获得轻工部金杯奖。10年前它还是个百人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型企业。省优秀青年厂长李聚万接待了我。他以企业家特有的自信对我说:“现在我们已经恢复了汝瓷生产,但事实证明,凭一张祖传秘方混一碗饭吃没有大出息。去年,我们厂也受到市场疲软的影响,面临严峻的考验。厂里一班人一合计,决定开发新产品,从外地引进了‘料器盆景花卉’新工艺,把它同汝瓷艺术结合起来,在广交会上一下子打响了,第一批订货就达30万美元。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情,干好了,厂子就活了,干不好砸了饭碗不说,丢国家的脸。这种节骨眼上,当领导的谁坐得住?我把办公楼里的人都撵到车间里,你不会烤花,总会端茶送水吧。不论大小干部,都不能喝第一口水,不擦第一把汗。最值得钦佩的还是工人。他们从早上8点到夜里12点都泡在车间里,饿了啃几口馒头,困了伏在案上歇一会。正值盛夏,天上骄阳似火,车间下面还烧着火。厂医悄悄地告诉我,工人们的下身生了密密匝匝的痱子。我咋不心疼?我都不忍心瞧见他们走路的样子。要知道他们大都是青年女工,正是逛公园、奶孩子的岁数。想起这些,我就觉得欠她们的太多。”
说到这里,这个北方汉子的眼圈微红了。我把目光转向展室里那些琳琅满目的瓷器和那件金光闪闪的奖杯上,掂量着孰重孰轻。它们一个是美的化身,一个凝聚着无数的汗水。记得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感叹道,卑微的生命甚至不及一件瓷器的美那样永恒。我想,汝瓷之所以完美,只是因为它融进了无数汝瓷人短暂的生命的缘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