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抓“硬件”打基础 抓“软件”上档次 昌邑县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8
第4版(要闻)
专栏:

  抓“硬件”打基础 抓“软件”上档次
  昌邑县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本报讯 山东省昌邑县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硬任务抓,全县出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新风弘扬的局面。
昌邑县是山东半岛开放县,经济活跃。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亿多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800多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25元。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昌邑县委、县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6大内容(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治安、社会道德风尚、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分解量化,共有23条67款,实行百分计分制。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县委常委、副县长实行分片包干制,既包经济建设任务,又包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在工矿企业,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列入了厂(矿)长、经理承包内容,每年底与经济指标同时考核,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与奖惩挂钩。在农村,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列入了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直接与支部书记、村主任工资挂钩。这些制度、措施,使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软指标”变成了“硬指标”。
抓精神文明建设,昌邑县舍得投资建硬件,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全县拨款2392万元,社会集资1408万元,建立了县乡(镇)45所基层党校、1000多个党员活动室、22个乡镇文化站、700多所农民文化夜校和科普学校。全县校舍普遍得到改造,全县农村卫生室全部进行了整顿。3年来,这个县还投资1800万元,用于城区改造、绿化美化,建成了潍坊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城。抓“硬件”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强有力的载体。
昌邑县把提高群众政治、文化、科学素质,倡导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风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全县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普法教育等教育活动,涌现出“双文明户”12180户,“双文明”标兵4万多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多次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表彰。
                  (王守芳 赵洪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