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我国农村发生举世瞩目变化 第一阶段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部分地区已开始迈向小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9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农村发生举世瞩目变化
  第一阶段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部分地区已开始迈向小康
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马成广、蒲立业)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过去千百年一直困扰中华民族的“饿肚子”问题,到1990年底,终于获得基本解决,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已降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以下;东部沿海各省和大中城市郊区约占农村总人口1/3以上的农民,在实现温饱以后,开始向着“穿讲艳,吃讲鲜,家用电器不稀罕”的小康目标前进了。
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发生这样的巨变,被世人认为是奇迹。
泱泱华夏,在过去漫长岁月中,灾害与贫穷,都是作为同义词记载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经作出很大努力,试图在神州大地上根除贫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民脱贫的步伐也还嫌太慢了。到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下子把八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像一只法力无边的巨掌,迅速在大片大片的农村拔除了穷根。剩下的山区、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约占总人口12%的人民,仍处于温饱线以下。党和人民政府又采取层层建立扶贫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并实施“温饱工程”等措施,大打了一场扶贫治穷“攻坚战”。从1986到1990年,仅仅经过5年,一个个“贫困堡垒”被攻破。长期衣食无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90%以上的农民已不愁吃穿;赣南革命老区98%的特困户解决了温饱;大别山区有95%的贫困户依靠科技走上脱贫路;沂蒙山区和太行山区人民,走外引内联之路,大大增强“造血”功能,许多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已开始往富路上奔了。就连地处西部边疆的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的温饱问题也已基本解决,且有80%的农牧民住进了自己盖的新房中。
在贫困地区迅速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民,在向小康目标前进的路上已经获得初步成功,有些已经过上小康生活。1990年,上海农民人均收入达1664元,居全国第一;北京农民人均收入达1261元,居全国第二;天津农民人均收入达1069元,居全国第三;浙江省农民已连续两年人均收入超千元。
中国土地上发生的巨变,不仅得到全国人民的赞誉,而且引起国际社会的注目。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说,中国政府为帮助其最落后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做出了很大努力。这些努力“要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做的努力成功得多”。因此,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