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吕梁后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吕梁后代
赵天祥
一位老汉对新上任的村支书任顺堂说:“咱这穷村,没治了!”
这个村是山西省乡宁县赵院村,位于吕梁山深处。说来也怪,周围的村子都靠办煤矿富了起来,可赵院村的地底下连一粒黑土都没有。眼看着别的村大车小车送煤出山,楼房林立,一贫如洗的赵院村人的心里直冒凉气。
1989年,西坡镇党委把镇团委书记任顺堂调往赵院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7岁的任顺堂,除了高大的个头、山一般结实的身躯和山一般的朴实外,拿不出一分钱的资金。
几天的调查之后,任顺堂理出了贫困的头绪:村里穷到这份上,最缺的不是劳力,而是理想和信心,于是他订下第一步计划:在党员中树立信心。任顺堂找来村里所有的党员,指着窗外巍峨的山峦说:“咱这个党支部,该像那座山,不管从哪一面看,它都是站着的。”“该像大山上的一块岩石,有坚强的信心,能抗风能抗寒!”开完支部会议,所有的党员出村调查。十几天后,一条信息也在支部会上亮了出来:西坡镇几十所煤矿上,聚集了来自5省18县的几千号外来务工人员和一万多名本地人。可是,偌大一个矿区,却没有像样的面粉加工厂,西坡镇矿区每年的面粉用量在200万公斤以上。是个大市场!
消息传开,在大山的封闭中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们,惊得伸出舌头,不敢相信。一些人说:“穷山村哪能搞得好面粉厂,真是蛮干!”听到这些,任顺堂没有生气,没有灰心。他同村干部们奔波十来天,办齐了各种手续,凑了一些资金。村民们看到党员干部为了集体和大伙的事,把自身利益贴了进去,纷纷靠拢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去年农历正月十五,山区群众合家团聚,欢度元宵节。任顺堂只身一人,踏着一尺厚的积雪下山,连夜搭乘火车,去青岛购买设备。他缠住厂里的技术员问个不停,记满了两个笔记本,还记满了厚厚两叠烟盒纸。设备运回来后,在安装试车的日子里,他一步也不肯离开安装现场,身上满是油泥和污水,连送饭的妻子也认不出自己的丈夫。任顺堂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本村的小伙子。他告诉小伙子们:“咱山里人不怕笨,只要肯学,啥都能会!”去年6月的最后一个夜晚,任顺堂开机试车,一举成功。他和村支部一班人终于向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礼物。这个只有七八名职工的面粉厂,年利润达到了十几万元。
这时候,任顺堂又找来了党员们。他说:“现在,有的同志出现了骄傲自满情绪,好像有了一个面粉厂就什么也不愁了。”随后,支部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新的计划:首先兴办教育,为全村的未来铺垫基石。4个月后,他们拿出厂里的第一笔利润,修起新学校,200多个孩子告别了土窑洞……
今年春节过后,学校又要开学了,任顺堂领着支部一班人来到小学。开学的时候,他对老师和孩子们说:“我请大家记住,在未来的道路上,仍会有许多困难。我还请大家记住,我们是吕梁山的后代,任何困难都不可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