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抢“亲”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抢“亲”记
胥金章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一天,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发生了一桩几家人争抢一位部队校官到家中过节的新鲜事儿。这位校官就是驻军某部三营教导员朱新权。
沙依努尔老大娘“抢”朱教导员,是因为他曾使大娘危病中脱险。
今年1月2日晚,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在离部队几公里远的偏僻山坳里,76岁的哈萨克族大娘沙依努尔心脏病突然复发,昏死过去。独门独户的全家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她那小巴郎机灵,一转身,翻山越岭跑到部队求援。半尺厚的雪覆盖路面,汽车无法前行。朱教导员与几名战士操起担架就往山里跑。他们把大娘轻轻地放上担架便深一脚,浅一脚,迎着寒风,冒着大雪往回赶。经过医院的紧急抢救,终于使大娘化险为夷。
一对年轻夫妇“抢”朱教导员,是因为经过他的调解,夫妇重归于好。
今年初的一天,朱教导员带领的法律宣传小组来到甘沟乡宣讲法律常识。刚一进乡,就听到一位妇女在房内哭泣,朱教导员急忙走进去问清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位妇女叫李英,婚后4年生下一女孩,丈夫嫌她断了他家后代,整天对她不是骂,就是打,她感到实在活不下去。朱教导员耐心开导她,孩子不能没有母亲,生男生女都受法律保护。后来,朱教导员又找到她的丈夫,拉家常似地向他宣传有关法律常识,说明新社会男女都一样,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诚恳地向妻子认了错,两人又和好了。
哈斯木老人“抢”朱教导员,是因为他帮助老人走上了致富路。
哈萨克族牧民有个传统观念:“耻笑经商”。哈斯木老人在山沟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曾是新疆第一个牧业合作社主任,曾3次赴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但是他依然受旧观念束缚,认为卖马奶子不吉利,宁可整桶整桶地倒在草原上,也不肯拿出来销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教导员朱新权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深入毡房,向老人宣讲党的政策。朱教导员还把老人请到乌鲁木齐参观二道桥农贸市场。经过宣传教育,启发诱导,终于使老人的思想开了窍,挣脱了旧观念的束缚。随后,朱教导员又积极为他联系马奶子用户,不久又帮他建起了鲜奶子供应点。现在哈斯木老人每年光卖马奶子一项就收入2000多元。
正月十五这天下午,哈斯木老人把朱教导员请到家来过元宵节。哈斯木老人乐呵呵地说:“朱教导员,是你帮我打开了这把‘锈锁’,要不,哪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