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为了增产十万吨……——记辽河油田做主人提建议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0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了增产十万吨……
——记辽河油田做主人提建议活动
宋木仁
1990年,辽河油田面临着资源接替紧张,资金严重不足的难关,就在这一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达指令,要辽河油田为国家再增产原油10万吨。油田领导把这本难念的经交给了工人。一年里工人们提合理化建议93054条,实现技术革新1547项,一共创造和节约价值13670万元。最后以超产10万吨原油告别了1990年。
(一)
去年3月,油田的做主人、提建议活动刚刚起步,曙光采油厂有个青年采油工,为了降低采稠油的稀油比,往返几百公里,考察了100多口油井,获得3000多个数据。结果一天可少掺稀油100多吨,增产稠油100多吨,实现了“双百”吨的最佳效益。这件事鼓舞了全采油厂6411名职工,几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人均一条建议。油田在曙光采油厂召开现场会。“曙光”在前头,全油田11万职工,都争着抢着抱“金娃娃”。油田建设二公司有个车间主任,过去对车间57名工人上班数人头,中间查人头,下班点人头。做主人、提建议活动以后,工人们个个出满勤、干满点、超负荷,上百条建议一涌而出,月月超额完成任务。这位车间主任十分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车间的57名工人都是车间副主任。”
干部是公仆,也是主人。油建二公司党委书记乔建善,去年提9条合理化建议。其中,管子压接新工艺获得了国家专利。书记提建议,工人坐不住,全公司人人提建议,在油田上下蔚然成风。
(二)
采油一大队化验女工王爱玲,提出承包一口三类井。她天天利用工余时间搭车到10多公里路远的井场。用工作服兜土、拣砖铺垫井场。星期日把爱人也约到井场。王爱玲在工厂“合理化建议发布会”上发布了“夫妻共建红旗井”的消息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掌声。第二天,大队后勤人员就有7人要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包了7口三类井。
油田工人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带来了利益观念的变化。“主人翁、主人翁,一事当前先为公。”去年3月,油田设计部门为了工人施工方便,设计了一条沿公路铺设管线的方案。施工工人提出走直线的建议,被领导采纳,节约成本1万多元。
做主人、提建议活动,激励着后进工人。青年采油工刘鲁生,劳教回来没人要。他找原来的队长说:“我要先做主人后入厂。”于是,老队长交给他一口最难管的井。他硬是用扁担挑了8立方米砂石平整了井场,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使这口井达到了一类井的标准。老队长握着他的手说:“刘鲁生同志,从今天起,你正式是我们队的成员了。”
工人当家做主了,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一股强大的聚合力。欢喜岭采油厂作业大队大队长,过去为了察看野外工人的劳动纪律,花几百元买了一副高倍望远镜,从早到晚瞭望工人的动向,发现违章的就罚款。结果,1989年连续倒了6部井架。去年开展做主人、提建议活动以后,全大队再没出现一次质量和安全事故,没倒过一个井架。这位大队长说:“过去把主人当仆人,弄错了位,使错了劲。现在,把工人当主人,工人的心顺了,劲足了,生产上去了。”
(三)
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发明创造活动,通过职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实践,调动了群众的创造精神。油田党委书记刘安是职工做主人、提建议活动的倡导者,又是为职工拓宽提合理化建议领域的协调人。职工们建议将外包工程、外雇车辆、外雇民工和外委加工的“四外”工程转为油田内部承担。刘安同志亲自跑了3个二级单位调查这个问题。发现油建一公司的机加工能力,一年还差60万元不饱和,36台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就同油田的设计、生产和财务等部门进行协调平衡,压缩外委工程8大项,辞退外雇劳动力2818人,节约资金1052万元。
从这以后,油田很多单位设立了厂长信箱,印发合理化建议表,工人们说:“过去是领导让我做主人,现在是我要做主人,我们共同做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