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邂逅库尔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0
第8版(副刊)
专栏:

  邂逅库尔勒
肖复兴
9月是库尔勒最好的季节,闻名遐迩的库尔勒香梨四处飘香,随着湛蓝的孔雀河水一直能飘到很远的地方。清晨,我们坐在库尔勒机场的候机室里,一架安24正停在机坪中,将载我们飞往吐鲁番。
忽然,我听到石油文联副主席老张唤我的名字,循声望去,老张正与一位高高个子、清瘦面容的乌孜别克妇女握手,彼此的神情都显得那样激动。我走过去,老张对我说:“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柴达木罕呀!”
哎呀!真没想到竟然是她!我也禁不住紧紧握住她的手。1981年、1985年,我曾两次进柴达木采访,听过无数人提起她和她的老父亲依沙阿吉。可惜两次都没有见到她,只见到她的哥哥。他们父女俩都是柴达木的传奇人物。在柴达木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吉老人的。老人长髯飘飘,仙风道骨,坐下来谈经论道,精通俄、维、阿拉伯和汉语几门语言,熟读一套古色古香的古兰经。老人的一生几乎就是柴达木一部近代历史。柴达木的第一条路就是老人脚下踏出来的。年轻时,他牵着一匹骆驼,从新疆出发横穿柴达木,或到内地跑买卖,或到麦加朝圣,风云际会,走南闯北,茫茫戈壁,只身一人,天和地陪伴着他,风和沙簇拥着他,他熟悉柴达木的每一处地方,犹如熟悉自己的每一道脉络。大军解放西北,追赶乌斯满匪帮,是老人带路做的向导;50年代初,勘探队进柴达木找石油,自然依然是老人骑着骆驼带人闯进盆地。说来奇特而巧合,就在1957年油砂山、红柳泉、冷湖等地相继出油的时候,在茫崖,阿吉老人添下了渴盼多年的宝贝女儿。那一年,老人已是69岁高龄,想想怎么不是命运的奇迹?所有石油人都为老人高兴。那时诗人李季正在茫崖,为女儿起了个最富有诗意又最具有意义的名字——柴达木罕。罕即花的意思。
如今,阿吉老人和诗人李季都已过世。多巧,李季的夫人李小为正和我们在一起,刚才就坐在我的旁边。我赶紧把她叫过来,嘴唇刚刚滑出柴达木罕四个字,她先兀自激动得泪水盈盈了。“你还记得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记得!当然记得了!”……一老一少紧紧握着手,岁月一下子浓缩在库尔勒小小机场里了。
柴达木罕招呼着旁边不远处一个穿着公安干警服的小伙子,“这就是我爱人!”小伙子长得高大英俊,我早从她哥哥那里知道小伙子叫买买提依明,当年她从西北民族学院毕业之后和这个小伙子相识并相爱的。曾一直想象着这一对恋人的模样,总愿意把钻天杨和红柳与他们相比拟。真没想到今天全见到了,比想象中的还要漂亮。生活中真是充满意想不到的奇事或巧遇,磨难着你也成全着你。这里除了老张见过小时候的柴达木罕外,谁也没见过这一对年轻人,大家却因阿吉老人而彼此一见如故,亲切得话语多如长长的孔雀河水。
柴达木罕刚从柴达木调到库尔勒不久,还干她的老本行,在妇联工作。买买提依明在公安部门工作。一打听她哥哥,还在柴达木,当了商业部门的头头。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他们都长大了,到了父亲当年闯荡大西北的年龄,各自独当一面,比父亲驰骋的天地还要广阔了。我算了一下柴达木罕的年龄,今年她34岁了。孩子们没有辜负大西北苍莽的土地和皑皑的雪山,没有辜负他老人家,他可以瞑目了。那一年,我到柴达木曾特意到老人家墓前拜谒。老人的墓立在戈壁滩上,头枕着花土沟,面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背后是一排排高大的石油井架,不远处是青幽幽的尕斯库勒湖。青色的墓前矗立着一块青色石碑,上面镌刻着“阿吉老人之墓”几个大字。那一次,是柴达木罕的哥哥陪我去的,我们在老人墓前献上了一束只有戈壁滩才有的芨芨草。
“我在哥哥家里看到过你们在爸爸墓前照的相片。”柴达木罕说,漆一样黑黑的眸子里闪动着深情……
飞机起飞了,库尔勒在机翼下面了,还能看见柴达木罕和买买提依明在向我们挥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