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海湾战后话石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9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湾战后话石油
杨贵兰
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石油市场的走势如何?这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石油的供应远大于需求。现在除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外,欧佩克其他十一个成员国的石油日产量已达二千四百万桶,超过了欧佩克原来为其十三个成员国规定的日产为二千二百五十万桶的限额。待到伊、科两国恢复石油生产后,欧佩克如不采取限产措施,十三个成员国的日产量将会达到二千八百万桶。然而,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世界对欧佩克的石油日需求量在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为二千一百万桶、二千二百三十万桶和二千四百四十万桶。这清楚地表明,欧佩克的石油生产远远大于对其石油的需求。三月十二日,欧佩克市场监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欧佩克今年第二季度的石油平均日产量减少百分之五,但这也比欧佩克秘书处自己的日需求估计数二千一百四十一万桶多八十九万桶。这些多余的石油将使油价有可能直线下滑。最近油价因欧佩克的减产措施而反弹,但欧佩克的减产措施能否坚决实行、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是否协调行动、石油供需双方是否会通过双边协议来私下进行交易,都是今后影响油价稳定的潜在因素。
欧佩克中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沙特,在这次海湾危机中承诺给美国和多国部队的援助高达四百八十亿美元,为埃及和叙利亚等国提供六十亿美元的额外经济援助,答允免费供应土耳其十一亿美元的石油,向苏联提供七十亿美元的贷款和出口信贷,花五点六亿美元安置三十万科威特和十万其他国籍的难民。这一切使得它首次向外国银行借贷。它的经济状况使它既不想减少石油产量,也不想让油价下跌。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都各有自己难念的经,如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它们长期受债务拖累,自然希望自己的生产配额能有所增加,油价能有所提高。伊拉克和科威特战后重建需要巨额资金,更希望自己的生产配额增加,油价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措施尽管势在必行,但却面临着许多困难。
美国并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但它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又是石油生产大国。它一九九○年的石油日消费量为一千七百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它去年的石油日产量达七百二十万桶。为了赢得未来的总统选举,布什总统希望油价有所下降,这样可以使美国经济尽快走出衰退。西方经济分析家预计,美国希望近期油价稳定在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每桶二十美元,即欧佩克最低参考价每桶十八美元的水平上。
海湾战争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石油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石油在百分之八十的领域内是不可替代的,但它百分之九十三点二蕴藏在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六十五集中在海湾诸国。从长远观点看,任何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偶发性事件都可能影响石油的供需平衡。现在不少国家一方面在采取节能措施,一方面在努力实行能源多元化。据西方经济学家统计,石油在世界能源中的比例已由一九七三年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六下降至一九八九年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六,预计到二○一五至二○二○年,将下降至百分之三十稍多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