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一次性新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19
第8版(副刊)
专栏:大笔漫笔

  “一次性新闻”
盛祖宏
街头巷尾,小摊小店,常贴出诱人的广告:“一次性处理,每双十元”、“一次性让利,每条五元”,颇能招徕顾客。
近来读报,忽然发现,这“一次性”被移植到新闻报道中来了。某晚报曾刊出一张新闻照片,人民警察做好事,在一重点小学放学时维持交通秩序,保护学生安全通过马路。很好!我很受感动。恰巧此小学是我上下班必经之地,而且每天经过四次。看过照片后,我极希望目击实况。我守株待兔地在学生放学时观看,一天又一天,中午又下午,但再也不见警察叔叔的影子。原来,这是“一次性新闻”。
一月中旬,某豪华商场开业。一日报上刊出一幅该商场导购小姐的照片,她身披绶带,头戴小圆帽,正笑容可掬地向顾客解说着什么。我这个人一向好奇,对“导购小姐”颇觉新鲜,欲一睹其风采。一天下班后,我去此商场浏览,把一层转了个遍,好不容易也发现一位导购小姐,正背对着所有顾客与柜台里的售货员侃大山。一打听,原来,那张照片是商场开业那天的新闻,“机已失去,时不再来”,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次性新闻”。
其实,这种“一次性新闻”何止一二件。他如劳动模范掏大粪,公司经理卖大碗茶,厂长站柜台,市长扫马路,部长排队买票坐硬座,等等,或者是一年一次,或者是数年一次,或者一辈子就这一次,皆属“一次性新闻”之列。
这类“一次性新闻”只要是真实的,有时登一点也未尝不可。但是登那种搞形式主义的“一次性新闻”多了,报纸和记者的威信就低了。如果读者以此类推,怀疑你报上别的新闻,也是如此这般,可就麻烦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