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听听海外学子的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0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听听海外学子的心声
钟怀
春节前后,从报上读到几篇身在异国的学子的文章,颇有感触。
一位留美学生说,每年冬季是最难熬的。气候倒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中国最重要的两个节日新年和春节都集中在这几个月中。每到这时,“那股浓浓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见2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位留日学生写道,他应邀参加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举办的春节联欢会,喝着家乡的酒,唱着家乡的歌,品味着饺子……那“温馨的家的气氛”,“在异国的研究室或其他场合是无法体验也无法再现的”,因而使他久久难以忘怀。(同上)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留澳学生,说他从广州到悉尼两年来无时无刻不想“家”,发回国的信就有600多封,除亲友外还写给中小学时的老师、同学。趁祖国人民迎接羊年之际,他给《羊城晚报》寄回几组篆刻,“想借这机会,告诉许多有子女在国外的父母及其亲友,我们会顽强、正直地生活在这里,印章所说的话代表着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心声”。那三枚别致的印章刻的是“五羊贺岁”、“脚踏实地”、“落叶归根”12个充满情意的字。(见2月14日《羊城晚报》)
说实在的,由于自己没有亲属在国外,过去不大留意这类文字。偶尔浏览了这几篇文章,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我想,我们国内的同胞应该给海外学子以更多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了,数以万计的青年人、中年人奔赴外国留学、进修。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已完成学业,陆续归国,在各种岗位上作出贡献;还有许多人要继续深造,将于学成后回来。也有少数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尚未决定是否回国工作。尽管这样,他们也没有忘怀生我养我的故土,忘怀以母亲般的乳汁哺育过自己的祖国。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传统。对于所有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不管他生活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也不管时间多久,热爱祖国的感情都是剪不断的。
我还想到,国人应该给海外学子以更多的关怀。在异国他乡学习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自费留学者,既要学习,又要谋生,困难更多,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外国遍地黄金,可以随便去“淘”。笔者有位年轻朋友去某国自费留学。某国人素以勤劳和快节奏著称,这位朋友来信却说,我们中国人到这儿以后比他们更能吃苦耐劳,一次在班上做练习,在回答每天睡几小时觉这一问题时,没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回答睡眠时间超过5小时!也如一位留日学生在报上撰文所说,“自费留学生的生活,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远离祖国和亲人,一点依靠都没有,多么希望能得到温暖的友情呵!”祖国同胞难道不应该给含辛茹苦的海外游子以更多的同情、更多的关怀吗?
说到关怀,我以为主要还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同他们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那位留澳学生两年间就给国内的亲友,包括中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写了几百封信,可见海外游子孤寂的心田多么需要亲情友情的滋润。如果我们每个有亲友在外国留学的同胞,不时给他们写写信,问寒问暖,通通信息,给以激励,他们就将得到更多的慰藉。如果我们每个有员工在国外学习进修的机关、学校、企业,逢年过节给他们去封信,向他们致意,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包括对家属的帮助),那将使他们更加感到祖国的温暖。要是他们对国家的某项政策不大了解,有些疑虑,通过信件给以解释,岂不是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单位、亲友同海外学子间更多的交流,必将形成有力的纽带,把留学生同祖国更紧密地联结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