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加强国际合作 控制气候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0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强国际合作 控制气候变化
宣增培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召开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5次会议,经过3天紧张的工作后于3月15日在日内瓦闭幕。约70个国家及近30个国际组织的3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人类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尽管存在某些区域性和时间阶段性的差异,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确实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并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其中包括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损耗,海平面上升,生物物种减少以及农业、生态问题等。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倾向性的意见认为主要是人类活动所致,表现形式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森林的急剧减少等。释放到大气层中的这类气体,构成了一种“温室玻璃”气体层,使地球无法充分散热,从而造成“温室效应”。
成立于1988年11月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经过4次大会和数十次专题会议,汇集了近千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精力,分析了气候变化科学依据及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意见。会议发表的3份成果报告,被认为是当今有关气候变化的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文件。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安排,议题有10项,包括能源和森林问题,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平面升高的危害,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参与等,但重点是各国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计算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预测及影响。会议决定就上述两个重点议题以及其它议题成立一些专题组,并尽快开始工作。
会议取得的成果表明,人类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方面,正在向深一步发展。就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工作来说,已从总体分析评估进入到突出重点课题、具体确定方法和定量的阶段。
中国政府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派出了以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为团长的代表团与会。中国代表团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阐述我国的立场和观点。
中国代表团认为,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应基于人均排放的计算方法,关于区域性气候变化及影响的研究,中国代表团表示积极支持这方面的研究,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希望有关国际组织能提供研究基金。中国代表团还就森林问题、发展中国家参与会议程序等其他议题作了发言。
中国代表团的发言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外国代表前来索要发言稿或进行磋商,大会主席并指定中国为两个文件起草小组的成员。
纵观这次会议,笔者强烈感到,有关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已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这从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1至第5次会议的人数不断增加以及与会者的积极认真的态度可以看出。1992年6月,联合国将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据了解,在此之前的十几个月中就气候变化还要召开数十次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努力制定出一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召开这么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会议,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但是,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将是漫长和艰难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对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制定气候变化对策时,各国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本国经济,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这一矛盾使得问题的解决分外棘手,这需要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共同作出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