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塞林格和洛朗如是说——《海湾战争·秘密档案》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0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书窗

  塞林格和洛朗如是说
——《海湾战争·秘密档案》读后
张虎生
1月17日,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轰炸伊始,美国前白宫发言人塞林格和法国名记者洛朗合著的《海湾战争·秘密档案》一书便付梓问世。因为两人都是深谙中东问题的专家,掌握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第一手材料”,所以该书一出版就被赫然列为非文学类新书的第一畅销书。尽管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但披览全书仍不难看出:伊拉克武装入侵和吞并科威特的原因何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要对伊拉克如此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中东不少国家又是如何被拖入战争的。为着不失作者率直简洁的风格,本文采取摘引原文的办法,只在必要时略加钩校。
伊拉克粗暴践踏国际关系准则,悍然武装侵吞科威特的底里何在?作者在列举人们熟知的诸如占领科威特的鲁迈拉特大油田和两个岛屿并取得出海口,取消两伊战争期间积欠的巨额外债以及“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真正主宰”等理由外,还毫不隐晦地指出:“从(两伊)战争摇身脱出,变得空前地接近西方”的伊拉克,“使得美国将赌注押在它身上,把它看作该地区的一个强大和稳定的因素。”伊拉克领导人则“利用西方民主国家的仁慈和姑息来制定好战的计划”,并且得到西方200多家公司提供的武器装备。因此,当伊拉克重兵入侵科威特时,白宫要员才最终打消了伊拉克仅仅是“显示实力为了压科威特通过谈判作出让步”的错觉。
那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为什么要联手对付昔日“稳定的朋友”伊拉克?作者自然要花费相当的笔墨为多国部队“反对侵略”、“主持正义”进行辩说。然而,确也透露出若干令人惊讶的个中奥秘。书中说:“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们把世界分为若干军事干涉区,从肯尼亚到巴基斯坦的2600万平方公里由中央司令部负责,(诺曼·施瓦茨科普夫)这位粗暴而乐观的四星级上将管辖的地区,拥有世界上70%的石油储备。”素有“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地区恰好是“中央司令部”严加看管的重点。“美国的使命是确保中东安全尤其是石油供应”,作者引用白宫一位高级幕僚的话一语破的:“占领科威特本身并不是对美国利益的一种威胁。真正的威胁是伊拉克因此而掌握了这样的权力:占有世界上20%的石油资源,控制石油输出国组织,统治中东,威胁以色列。”正因如此,“10年来,人们一直在考虑军事干预波斯湾的可能性。1979年华盛顿即制定了代号90—1002的秘密计划。然而这项计划……只考虑到同苏联在海湾地区的对抗。”美国国务院的一位副国务卿直言不讳地承认:“从杜鲁门政府开始,我们就在这个地区保持了海军力量,因为它的稳定符合我们的利益。”
但是,作者说,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同海湾各国没有防务协定,要在海湾动武并非易事。五角大楼的一位将军提醒说:“没有政治目标,就不能合法地使用军事力量。”作者翔实而具体地叙述了华盛顿当局紧张策划军事选择的过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翌日,书中写道:“美国决策者们围坐在会议桌前。在海湾危机这场拼图游戏中,他们手里可用的拼板很多,比如联合国和北约的支持。但缺少的是军事选择和阿拉伯世界的赞同。”于是,临时委任的各种特使、密使在各国之间穿梭游说,美国“战时内阁”通往世界各地的热线电话昼夜忙碌。控制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地的共同利益,暂时把各有打算的西方大国集结了起来。经过折冲尊俎,纵横捭阖,终于使安理会通过了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作者这样写道,这个决议的通过使美国“拥有了两张王牌:使它能够在军事上自由行动,同时也使它能够进行任何谈判而不被看作是虚弱”。“反伊联盟”既定的“要么对抗,要么卡死”的战略,势必一步步引向战争。
正如作者估计的那样:如何把阿拉伯国家拖入战争,是困扰美国及其盟友的最大难题,因为中东各国领导人“谁都没有搞错,酝酿中的冲突首先是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决斗,而阿拉伯世界仅仅是在扮演担保人的角色。”为了拉住“担保人”,白宫利用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运用各种权术机变,经过五个多月的“外交战”和“心理战”,终于“把多数阿拉伯国家和欧洲盟国集结在自己的麾下”,全世界人民不愿看到的战争爆发了。“越南战争以来,美国还没有出动过如此规模的兵力,也还没有如此惊天动地地炫耀过其军事力量。”作者在书末这样评论。想来在这本书匆忙刊行之时,塞林格和洛朗已经收听到1月16日白宫发出的声音:在军事进攻得手以后,“我们将得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真正机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