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低谷中的鲜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0
第8版(副刊)
专栏:

  低谷中的鲜花
瞿希贤
梅花受到殊爱,因为她出现在万花凋零的季节。一九九○年三月,首都舞台上出现了“爱乐女”这朵鲜花。她引起了音乐艺术爱好者们的特殊注意和深切关怀。爱她的人唯恐她挺不住,活不长。然而,她竟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演出了二十多场高雅的室内乐音乐会。不论是三八妇女节还是六一儿童节专场,不论在音乐厅或海淀影剧院,这些由技艺高超的奶奶、妈妈、小姑娘们奏出的音符都获得了强烈的共鸣。
我自己也曾在“爱乐女”音乐会上感受到这种气氛:听众屏息凝神,肃穆的会场中只有音乐的暖流通向感知的深处,在忘我之中,神往之后为表示感激而真诚地鼓掌。他们的确是专门来“听”音乐,而不是来“看”音乐的。指挥郑小瑛感动地说:“多么好的听众!”是的,多么好的听众!有一位来自河北廊坊师范学校的听众写道:“爱乐女”饱含了对艺术事业的渴求、热爱……通过她们,我看到了艺术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还说:愿“爱乐女”精神弘扬光大,愿“爱乐女”有更多的知音,愿中国有更多的“爱乐女”,也有更多“爱乐男”。这些话说得多么好!不过,我还想补充几句:单有献身者的努力还不够,还应该让高层次的艺术在精神文明规划中占有应得的地位,才能使严肃音乐走出低谷,满足艺术爱好者的需求,完成音乐艺术的美育责任。
这就是“爱乐女”这朵低谷中的鲜花给我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