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天津开发区初具规模 完善3平方公里工业区和1.2平方公里生活区 21个国家地区投资,40%的产品销往国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1
第1版(要闻)
专栏:

  天津开发区初具规模
完善3平方公里工业区和1.2平方公里生活区
21个国家地区投资,40%的产品销往国外
据新华社天津3月20日电(记者李尚志 李元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6年艰苦努力,使昔日群鸥翻飞的一片盐滩变为工厂林立的外向型、高效益工业区,较快地缩小了同世界工业水平的差距。
1983年年底,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利用天津港口地区的优越条件建设一个新型开发区域的建议。邓小平同志对这个建议很重视,他在听取汇报后说:“这是件好事。”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了现在的特区外,还可以在沿海地区再开放几个点,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意见,党中央与国务院于1984年春,召开了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座谈会,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作出了重大决策。随后,国务院于1984年12月6日正式批准了天津开发区的建设方案。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了天津开发区,他再次强调:“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他在天津开发区还挥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对创办开发区,天津市政府给予的全部财政支持只是40万元开办费。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当初就明确地说:“给了政策,就不给钱,就是要逼你们创造一个少花钱、办大事的样板。”
天津开发区不负众望,依靠贷款开发,十分重视投资效益,以投入1元人民币、引进2美元,产出近3美元的高效益迅速壮大。现在,开发区已完善了3平方公里的起步工业区和1.2平方公里的生活区,目前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在区内投资。1990年,这个开发区创社会总产值9.19亿元、工业总产值7.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万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5万元、人均利润1.7万元。依靠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开发区自身的财政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近1亿元。国家提供的3.7亿元开发贷款,已归还本息7500万元。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天津开发区有着比在国内领先更高的追求:产品在国际市场畅销,利润主要从国际市场获得。1990年,开发区40%的产品销往国外,50%的利润来自国际市场,外贸出口总额为6370万美元,人均出口额达7000美元。
在走向世界的奋斗过程中,天津开发区建立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项目,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观念:不片面追求建厂的多少和项目的大小,更看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位置。
天津开发区的成就引起了世界注目。最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作了专题报道。美国8个州的副州长前来参观后惊叹不已,威斯康星州的副州长说:美国只有一个这样的工业区,搞了15年还没有你们目前的规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