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战后巴格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1
第6版(国际)
专栏:伊拉克通讯

  战后巴格达
新华社记者 朱少华 江亚平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一场空前激烈的战火浩劫后,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今天,这座中东历史名城是满目疮痍,居民生活艰难。
记者是3月15日回到巴格达的。当时正值夜晚,全城几乎一片漆黑,昔日的辉煌灯火和繁华夜景不见了。街上车辆不多,行人稀少,从街道两旁大多数居民家中的窗口,透出星星点点昏暗的烛光。偶尔在个别人家附近,你可以听到隆隆的马达声,这是主人在用自备的发电机发电。
一位老者告诉记者,由于小型发电机和燃油的价格非常昂贵,许多人家只好几代人搬到一起,集中照明。
从1月17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对伊拉克进行了38天不间断的轰炸,巴格达作为空袭的重点,其军事目标和重要的政府机关大楼几乎全部中弹,居民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断垣残壁到处可见。
白天,在每个加油站,都能看到等待加油的车队长龙,政府对汽油仍实行定量配给。一个出租汽车司机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每20天只能买30升汽油,根本不够,但这总比一点都没有强。”
对于刚刚结束的那场恶梦,许多巴格达人记忆犹新。有一座地下防空掩体就被炸弹击中。伊拉克新闻部官员说,两枚激光制导炸弹是钻进通风口后才爆炸的,约有1000多人被炸身亡。
在伊本·萨利姆大街,记者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废墟中挑捡未烧尽的木头当柴烧。他们说,这一地区早已没有煤气和天然气供应,许多居民不得不跑很远的路到郊区去砍树当做饭的燃料。
用水也很困难,即使在曼苏尔区(巴格达的富人区)自来水的供应也没有保证,居民家里的水龙头里也只断断续续有点细流。
一位居民对记者说,在过去几个月里,巴格达市民吃够了苦,这种苦日子还看不到尽头,盼望尽早取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让居民生活好过一些。      (新华社巴格达3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