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粮食生产结构单一有弊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0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粮食生产结构单一有弊端
“七五”期间,我区粮食生产有较大发展,产量平均每年递增3.6%。但粮食结构单一。1990年小麦、玉米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78.4%,甘薯、谷子、豆类、高粱等杂粮仅占21.6%。这种结构的弊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利于培养地力。玉米、小麦种植面积过多,使得与其它作物轮作困难。同时,这两种作物耗地力严重,施化肥较多,过快发展不仅会使病虫害增加,而且使土地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偿,破坏土壤良性结构,造成地力下降。
不适于生活消费需求。城乡居民主食细粮有了保障,还需要增加五谷杂粮消费,以调整膳食结构。大豆是人类蛋白质来源的主要食品之一,薯类是高产稳产作物,谷子、高粱营养丰富,适当地增加种植,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食品、化学、纺织等轻化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而且关系到畜牧业发展所需饲料的解决。
影响种粮效益的提高。据有关调查资料分析,1985年至1990年,小麦、玉米每亩物资费用分别以8.74%和17.87%的速度平均递增,从而使种粮效益以8.65%的幅度递减。
卖粮、储粮难度加大。近年来大麦、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可是消费需求变化不大,因此使得结存粮食增多。据我区20个市县141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1985年末,农民人均存粮305公斤,到1990年末增加到431公斤。
要使粮食生产有新的突破,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观念,不能仅关心增加产量等单一要素,忽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要通盘考虑,安排好播种面积,进一步合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使各种作物生产协调发展。
         河北保定地区行署统计局 温占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