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机床市场普遍疲软 此家产品何以走俏 南通机床厂重视提高职工素质 去年创汇一千多万美元 形成产品质量效益良性循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2
第2版(经济)
专栏:质量品种效益年

  机床市场普遍疲软 此家产品何以走俏
南通机床厂重视提高职工素质
去年创汇一千多万美元 形成产品质量效益良性循环
本报讯 在机械制造行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时候,江苏南通机床厂却凭着质量和品种的优势,在国内外市场得心应手,形成质量与效益的良性循环:产品品种年年增加,铣床出口连年上升,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能力逐年扩大。“七五”期间,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同行业73家重点企业中名列第一,1990年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
这家2000多名职工的全民企业,在30多年的经营历史中,始终坚持以质量、品种取胜。早在1974年,他们了解到摇臂铣床在国内还是空白的信息后,千方百计搜集资料,经过12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成功地试制出我国第一台X6325摇臂铣床,当年送广交会展销,赢得外商赞赏,当即订购成交。企业领导从此明确了品种、质量、效益的辩证关系,确立了企业以效益为本、效益以质量为本、质量以人才为本的“三为本”战略思想。
抓品种、质量,需要投入。南通机床厂在重视资金、设备投入的同时,特别重视提高人的素质的投入。他们认为,品种的选择靠人的战略眼光,产品的质量要靠人的素质和严格的管理,人与物的关系,更要重视人的因素。
他们把智力投资视为生产性投资,1982年投资11万元,建造了一幢面积为640平方米的教学楼,先后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教学设备,每年用于职工教育的经费达76000多元,占职工工资的2%。企业还为教育中心配备了10名专职教学人员和35名兼职教师,形成了配套成龙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了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网络,围绕生产,注重技能,因材施教,讲究实效。在开展大专、中专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上。根据不同岗位,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操作练兵,全厂的管理干部、质检员、计量员都普遍轮训了一至二次;92%的职工受到系统的岗位培训,其中一半以上的操作工接受了2至3轮的岗位培训。据测定,全厂职工的技术等级普遍提高了两个档次。
南通机床厂在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过程中,始终把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成立了党委直接领导的厂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党、政、工、团同唱一台戏,紧密配合,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1989年他们开展了“我为深化改革献一计”活动,全厂出现了一个“不当局外人,争当改革者”的生动景象。1990年工厂在职工中开展了“我在出口创汇中……”的大讨论。工人们豪迈地提出:用我们劳动双手和无穷智慧,把党旗上的铁锤锻得更亮,为国徽里的齿轮增添光芒。全厂职工以狠抓质量的实际行动来促进出口创汇,管理工作有了群众基础。经过不懈努力,去年提前15天实现了年创汇1000万美元的目标。进入羊年后工厂结合“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又推出了“创汇1000万美元后怎么办”的征询活动。
优质的产品,受到了许多外商的青睐。一些外商说:“要买中国的铣床,就要买南通牌!”美国一家公司对南通机床厂出口的铣床十分满意,1989年起专门为这个厂设了“产品质量满意奖”。 (孙德一
 黄锦余 平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