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科学家谢礼立对防灾工作的建议 增加灾前各种预防性投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2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

  科学家谢礼立对防灾工作的建议
 增加灾前各种预防性投资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谢礼立被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聘请为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日前记者请他介绍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的主要精神及他对我国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想法。
他说,本世纪以来,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仅最近20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从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来看,大部分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这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不发达,用于防灾事业的投资很少,掌握现代防灾、抗灾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因此,开展国际协作,进行有效的技术援助和转让,以达到减轻全球自然灾害的目的,这也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的奋斗目标。
他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活动,是人类第一次团结起来,为保障自己的安全,保护自己的发展成果向自然灾害进行斗争而采取的行动。
怎样理解“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的主要精神呢?谢礼立说,可以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防灾意识是灵魂,灾前措施是核心,开展合作是途径。
他介绍了我国发生灾害的状况:我国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主要震区,西南受南亚次大陆板块的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地震带,因此地震历年都有发生。东南沿海受西太平洋台风袭击,每年风暴灾害频仍。西北部森林过度砍伐,表土流失严重,形成黄河上游气候干燥,造成连年旱灾。长江中上游常由于暴雨引发山洪,造成下游暴涨泛滥成灾。建国40多年中,由于灾害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如果我们能将灾后用于抢救、救济和恢复资金的1/10用于灾前的各种预防性投资,促进防灾科学的研究,培训防灾干部,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会大大减少。他建议:
建立减轻自然灾害的全国性防灾体制,组织全国从事防灾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编制防灾科学规划和防灾法规;组织制订特别的计划以分析和实施如何从社会结构上减少产生灾害的前提(一级防御),如应急管理功能作充分准备(二级防御),迅速合理地组织可能的灾后恢复和重建体制(三级防御)。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各种双边的、多边的、区域性的以及国际性的有关减轻自然灾害的合作,实行“灾区开放”,接待国际社会和团体来我国灾区从事考察、救援以及重建工作。
设立防灾科研基金、促进灾害科学研究。为了放眼于下一世纪的减轻自然灾害工作,还应鼓励灾害科学的基础研究。
建立有关自然灾害的全国情报信息中心,与联合国的灾害情报信息库建立联系,成为该信息库的通讯网络终端,使我国政府科学家能很快取得有关世界灾害的信息资料。
大力加强防灾知识的完全普及,使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普遍重视灾害防御工作,使我国的“减灾10年”活动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