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当场泼墨存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2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当场泼墨存疑
梁秉堃
近年来,在不少场合当场写字作画的情形极多。而且,常常是通过电视播放广为宣传和提倡的。对此,笔者存疑。
写字、作画,都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艺术劳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一枚印章,上刻“废画三千”四个字,不正是告诫人们,作画是要“厚积薄发”、“万取一收”的吗?大约只有如此,才可能形成“一寸画面一寸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场泼墨的作法本身不尽符合艺术创作规律。要求在十五分钟之内写出一篇字,作好一幅画,恐难出什么佳品力作。笔者以为,人们应当欣赏的是书法家和画家的“字”和“画”,而不是(起码主要不是)写字、作画的过程。让书法家、画家如同演员演戏那样,当众表演写字、作画,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呢?
去年秋天,吴作人先生向亚运会赠画就没有当场泼墨,而是把一幅显然不是在十五分钟之内作好的画献出,显得十分严肃,十分郑重。
当然,在特定的情形下,偶尔当场泼一下墨助助兴或者电视转播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动不动就蜂拥而上,泼之不足,恐怕是要被人笑话的。尤其那些作一幅画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时间的油画家又该作何感想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