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中国国情报告》简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2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中国国情报告》简评
柏铮
盛斌、冯仑主编的《中国国情报告》一书最近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有关中国国情分析研究的大型专著,是我国一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经过多年探索研究而获得的丰硕果实,是我国目前所出版的对中国国情介绍与研究的资料中,资料性、研究性较强的第一部综合性的国情论著。
《报告》的作者们用80余万字的篇幅,广泛深入地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具体状况,在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情进行了最基本的概括判断,并由此提出了探索和选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路:一、确立一种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生产方式及适度消费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二、确立持续、协调发展为主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始终把农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之上,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等等。同时,《报告》还对我国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如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发挥政府有效组织和配置资源及强有力的社会整合作用,坚持建国以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开放的格局中借助国际势能实现现代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性转化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对我国建国以来社会发展,尤其是十年改革事业经验与教训的尝试性总结,以及对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议性报告。
《报告》提出了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即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进行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我们党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风不正的问题,其可以归结为二,一是忽视对历史与现状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二是以错误的态度对待理论。而上述问题早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存在了,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尖锐批评。
当前在我们党内,不仅是那种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教条主义依然存在,而且又出现了一种片面地引用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这两种教条主义虽然在理论战线上往往以相互对立的姿态出现的,但其本质都是脱离中国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如果拿它们来进行思想理论宣传或指导具体工作,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这一点早已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在50年前领导全党进行的反对党内不良学风的斗争,仍具有鲜明的、深刻的现实意义。《报告》一书的作者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以他们的辛勤工作对此作出了回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