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泥土芳香沁人心脾——北京几位全国人大代表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3
第2版(两会新闻)
专栏:

  泥土芳香沁人心脾
——北京几位全国人大代表访谈录
本报记者 赵兴林
“在城内,不时听到一些企业生产欠景气,市场销售疲软,为‘三角债’所困扰的消息。可到农村实地考察,却是耳目一新,满园春色。”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谈起一个多月前随代表团赴北京郊区农村视察时的所见所闻,神采飞扬。
他说,出北京城,沿路看到农村一座座造型新颖、居住方便,宽敞明亮的新房,令人赏心悦目。来到通县大稿村,只见红砖砌成的六层楼群耸立村头。听大稿村干部说,这个拥有1000多户人家的村庄,由几户农民承包种田,其余劳力几乎都转入村办企业务工。去年全村人均劳动所得达3000元。改革,使大稿村摆脱了贫穷,获得了新生。这儿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确实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创造美好生活的优越条件。
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虎坊路浴池修脚工杜德顺,刚忙完手中活计,虽说面带倦意,可一打开话匣子,就想把赴农村视察后的感想全倒出来。他说,下乡前就听到过市领导介绍:去年京郊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26.64亿公斤,单产比上年增长132公斤;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70.4亿元,比“六五”期间的总和还要多15.6%;人均劳动所得1324元,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
他说,到留民营、窦店、十八里店、踩河新村一看,实际情况比介绍的要好得多。尤为动人的是,这些村的干部和农民的两眼已不光盯在手中那几个钱上。他们集资办教育、建幼儿园,还从城里聘请技术人员来传授科学技术。那里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挑重担,有的身兼数职、忘我工作,而报酬在村里是较低的。这些干部备受人们推崇。
刚从杭州出差归来的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新新时装公司经理钱秀珍,把自己视察的感受归纳为三点:一是广大农民对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焦裕禄甚为满意;二是这些村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兴办了一批文化馆、图书室和影剧院,活跃农民文化;三是开始注重学科学、用科学,如大兴县留民营已成为全市生态农业第一村。
欣喜之余,三位代表对有的地方擅自提高结婚登记年龄,有的对超计划生育户采用一些不妥做法,提出了批评,对确保农村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增加农村儿童医疗保健费、解决老有所养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表示将把这些批评和建议在这次会上提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