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富裕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富裕之我见
王振升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无疑是各级领导最关心的事。我认为,富裕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没有物质基础,精神生活就是空的;只讲物质富裕而忽略了精神生活,也是片面的。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们过上富足、舒心的好日子,这是毫无疑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此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今后,我们仍然要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但另一方面,如果以为装满了票子,衣着时髦,饭桌上多了鱼肉,破草房变作红瓦房……总之,以为消费增长了,就大功告成,这是短见。比如,有些地方群众尽管富得很,但由于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封建文化、“黄文化”纷纷抬头;已经绝迹的某些丑恶现象死灰复燃。笔者听说有那么一个村,农民住的是小洋楼,用的是彩电、冰箱、微波炉,穿着打扮颇为“新潮”。但小楼里供奉着“神位”,不少中、老年人热衷迷信,一些青年人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甚至入室抢劫,搅得村里村外方圆几里不安宁。有人骂村里人叫钱给“烧”的,有人怨这村害了“富贵症”。可见,物质上的富并非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真格的富裕,除了经济上的富,还有精神上的富。作为领导,在为群众谋取物质利益的同时,还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一个乡办企业年底发奖,职工手中拿着大把票子找厂长,话说得殷殷切切:“不能光发钱,还要想法叫俺乐起来。”讲得多好呵!目前在大多数地区,各级政府面临的已不再是纯粹为衣食而劳的乡亲,而是已经和正在富裕起来,有新意识、新追求的群众,对他们再也不能一味地喂“偏食”,只求碗里大鱼大肉,哪管心灵空空,精神无寄托。
我认为,物质与精神如同人之两足,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两者只有融汇一体,才会有持久和全面的振兴。山东有个淄博市,以陶瓷琉璃著称于世,在去年举办的“陶瓷琉璃艺术节”期间,他们明确提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思路,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启动了市场,促进了经济。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领导既要把人民衣食视为己任,又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好,从而使群众在物质上精神上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富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