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勤奋结硕果——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青年副教授徐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勤奋结硕果
——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青年副教授徐扬
今年教师节前夕,西南交大数学系1989年破格提拔的年轻副教授徐扬被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这位35岁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89年,当美国的《数学评论》杂志报道了他部分解决了国际著名数学家贝克豪夫提出的数学难题后,徐扬的名字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81年底,“文革”后第一批入学的大学生毕业了。徐扬和不少应届毕业生一样被分配留校当了一名教师。
在老教师的带领和帮助下,徐扬一边埋头教学,一边刻苦自学,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进修班主讲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模糊数学”、“数理逻辑”、“模糊逻辑与模糊推理”、“模糊数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多门课程,并指导了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徐扬常说:“搞好教学是教师第一位重要的任务。”每次开课前,他都要把讲稿重写一遍,除加进本学科最新的内容外,还要把新讲的例题全部重新演算一遍,然后,他合上讲稿,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默默地试讲,直到能完全顺利地默讲下来为止。
1983年初,徐扬开始自学模糊数学。当时,有关模糊数学方面的参考书本校图书馆只有一本,不外借。徐扬每天下课后就直奔图书馆,潜心钻研这本书。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把这本有着2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此后,他一直紧紧追踪着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他先后主持了一项、并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还主持完成了一项学校科技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为了在西南交大开展模糊数学的教学,他还通过自学和钻研,先后编写了54万字的讲义和27万字的专著,发表了57篇学术论文,其中15篇是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
如今,徐扬担任了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学会的理事,并负责主编了该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两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组会议的主席和副主席。
数学系的领导考虑到工作的需要,曾多次打算让徐扬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进修一段时间。而他总是说:“现在还有许多同志都在争取出国深造,还是让别人先去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