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现代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何香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4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现代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何香凝
何香凝是我国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她与廖仲恺齐名,同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这一对革命伴侣,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奋斗了终生。他们的历史功绩和苦斗不屈的革命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供后人推崇、学习和景仰。
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何香凝与廖仲恺坚决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忠实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协助孙中山开拓国共首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是国民党坚定的左派。1924年孙中山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何香凝被选为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后又兼任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在她的倡议下,广东省举行了我国首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她创办的妇女运动讲习所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妇女学校,担负培训妇女干部的任务。又出版《妇女之声》等刊物,向妇女宣传国民革命。在1926年1月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何香凝和宋庆龄被选为执行委员。她们是最早的两位女委员,会后何香凝继续担任妇女部部长。
何香凝,广东南海县人,1878年生于香港。父亲何炳桓,是香港的大地产商。她自幼爱好读书,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她反对缠足,反对剥夺女子学文化的权利。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后,于1902年相继赴日本留学。何香凝曾在女子师范预科、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学习,后转入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并毕业于该校。1903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后,即成为同盟会革命斗争的积极活动家。
1903年,何香凝在日本发表的《敬告我同胞姊妹》一文,表达了她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并号召妇女起来与旧社会抗争,谓:“勿放弃责任,坐以待毙”,“并吁我同胞,勿仍以玩物自待,急宜破女子数千年之黑暗地狱,共谋社会之幸福”,又举18世纪法国著名女革命家罗兰夫人、美世儿,俄国民意党人苏太流夫人为例,言其虽“渺然一女子,然卒能以身许国,为历史上伟人,则我辈又何必多让也。”1909年(辛亥前二年)送廖仲恺去天津与法国社会党人联络时,写下了如下的诗篇:“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多么豪迈的胸襟!可见何香凝从青年时代起,即投身国民革命,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绝不是偶然的,在当时孕育着的推翻清王朝黑暗统治的革命思潮影响下,她是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的。她在《我的回忆》一文里,回忆她参加“革命同盟”时,就曾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读了“……,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有始有终,如或渝此,任众处罚”的誓言,作为她革命奋斗的目标。
与廖仲恺并肩战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使中国革命取得国际正直人士的同情和赞助,孙中山派廖仲恺从日本返国赴天津,完成与法国社会党人联络的任务。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告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与鲍罗廷、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及国民党左派团结合作,多次反击国民党右派分子对联共政策的破坏。
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高潮的形成,妇女运动亦蓬勃开展。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廖仲恺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商团事件、镇压反动叛乱、省港大罢工等斗争中,何香凝组织医疗救护队并募集慰劳捐款支援斗争。她还组织罢工妇女工讲传习所,开办厂社解决女工的生活困难。以后又筹款开设劳动学校。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她发起组织中国各界妇女联合会,广泛地发动妇女投身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开始后,她组织慰劳队、救护队支援前线;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她立即北上,在武汉与宋庆龄等一起,进一步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支援北伐。自此,何香凝与邓颖超等共产党人密切合作,使广东的妇女运动逐步纳入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行列。
孙中山逝世、廖仲恺被害后继续革命
正当国民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刻,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原来反对孙中山革命主张的国民党右派起来破坏工农运动,与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勾结,操纵军队进行武装叛乱。以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为核心的国民党左派,高举孙中山旗帜,领导国民革命继续前进。为国民党右派所嫉,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遭暗杀身亡。
在孙中山弥留之际,何香凝含泪向孙中山表示:“此后我誓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先生的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廖仲恺的被暗害,更激励了她的斗志,她在给廖仲恺的挽联的下联中写道:“先灵应勉慰,使完功继业,同魂齐奋力,举家何惜供牺牲。”以表达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此后,她以继承孙中山、廖仲恺未竟事业为己任,继续顽强奋斗。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开始后,何香凝亲赴惠州劳军。又发起组织“援助海丰农民自卫军筹备会”及“军人家属妇女救护传习所”,积极支援东征。后被广东妇女解放协会聘为顾问。同时,又发起组织中国各界妇女联合会。
在1926年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何香凝所做的妇女运动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在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与军阀勾结锁链之下的中华民族唯一解放的出路,只有集合各阶级民众于吾党旗帜之下,实行国民革命。在各阶级中,自然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不能除外。换言之,国民革命还要妇女参加,始能说是完成。”在不久的又一篇《国民革命是妇女的唯一生路》一文中,更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谋解放,不可单靠少数有知识妇女,必定要与大多数的农工妇女联合起来,领导她们,开发她们……”同年7月,她又在黄埔军校讲演,表示要同共产党人继续联合奋斗。不久,又筹建“妇女运动讲习所”培养妇女运动骨干,提高她们的觉悟。1927年在对《申报》记者发表关于妇女运动的讲话时,她呼吁政府“务须提出多少公费,在各处多创办几所公立学校,俾一班下级妇女有求知识之机会。”进一步号召广大劳动妇女投身国民革命,为实现妇女自身解放而努力奋斗。
这以后,何香凝利用各种妇女组织的活动以及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时刻,要妇女们懂得“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工业消失,使我们谋生无路”,又告诉大家“不要悲观,我们有很多的富源,森林矿产,种种都未开采,如同一个金库,不过是没有钥匙,以致贫苦民众天天对着金库来捱饥抵饿,这就是不平等条约在人手上的原故。”号召大家“努力国民革命,取消不平等条约、开发中国的富源。”晓以妇女解放的意义和争取解放的方法,不断地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她把她参与领导的妇女运动和整个革命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妇女运动真正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以迅速提高妇女运动的水平。
同时,何香凝又在国民党内部和各种政治活动的场合,为维护“三大政策”与蒋介石的反共思想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何香凝等发起讨蒋活动。4月13日,她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汉口特别市党部发表的“蒋介石是反革命派”的演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廖先生在时,因要扶助农工,因要筹备改组国民党,天天向刘、杨求援,然终于不得他们的顾盼,所以为保障自己的党起见,拥护农工利益起见,镇压反动派起见,始叫蒋介石来办黄埔军校。……现在蒋介石居然反农工了,居然反革命了。……我们怎样对付呢?就只有照廖先生说的话,打倒这些反革命派。”紧跟着何香凝又在《扶助农工的感想》一文中进一步阐明孙中山“三大政策”中“扶助农工”的思想。她说:“总理何以要扶助农工呢?因为农工占全国人口90%以上,而其痛苦又特别深重,农工之痛苦何来?就由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军阀土豪劣绅的压迫所致。盖自欧洲产业革命后,剩余生产,遂运至我国,以我国为销货场,于是小工业者被其掠夺,渐至工失业因而农亦失耕,军阀等更勾结帝国主义以压迫人民,遂形成民穷财尽的现象,工农既受着许多痛苦,他们的革命需要自然是很深切,故农工实为国民革命的主力军。要完成国民革命,只有切实扶助农工。”她又援引廖仲恺先生的话说:“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是我们全国人的公敌,哪一派代表民众来打销这两种力量,便是革命派。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工农阶级,哪一派替农工阶级打销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她号召说:“反革命分子,我们真正的革命民众应联合去打倒他,铲除他。”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的斗争。
随后,她支持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成为起义后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同年冬,她赴上海参加国民党中央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并劝蒋介石停止反共。由于蒋介石坚持反共政策,何香凝拒绝作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证婚人。
从1928年起,何香凝为不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她拒绝担任国民党政府的任何职务,亦不参加其他党派活动,与几个不肯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效劳的战友柳亚子、经亨颐等组成了“寒之友社”,经常在沪杭一带写画吟唱,抨击时弊。1929年下半年,已被任命仲恺农工学校校长的何香凝,为筹募经费,离上海经香港,到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受到海外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随即,何香凝将卖画款项汇回学校后,即离开马尼拉,启程赴欧,先到达英国,后又转赴法国。1930年居巴黎郊区,以写画为生。1931年秋,日军侵占我东北河山,何香凝决心回国,与中国人民同赴国难。
从事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
何香凝由法国回到上海后,立即举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她以集掖成裘之心,将积存的名人书画以及个人历年所作义卖,所得款项,作为抗日救伤工作费用。1932年发起组织国难救护队,开赴东北支援抗日。“一·二八”事变后,她作《“一·二八”后寄黄埔学生》、《赠前敌战士》等诗五首,鼓励战士英勇抗日,诗谓“好男儿,救国不怕死”,“速向倭奴痛击”!1933年,廖承志等共产党员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何香凝与柳亚子一起奔走营救,并发表与记者的谈话:《建议释放全国政治犯》。她在给国民党中央各委员的建议书中,建议大赦全国政治犯,交她率领北上,从事反抗日军的救护工作。不久,廖承志获释。
翌年4月,她与宋庆龄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提出停止内战,所有军队开赴前线作战的主张。
1935年8月,她在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即“八一宣言”)书上签名。1935年12月21日,何香凝在上海妇女救国会成立大会上(这是一次宣布妇女救亡运动开始的大会)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她说:“四年以前,失掉了东北许多土地,被屠杀了许多人民”,“现在敌人又来抢夺我们的华北了。如果,照这样让敌人得步进步的下去,那么,中国的灭亡不必说很快地临在眼前了,但是我大多数的民心并没有要走到灭亡的道路上去,只要看北平的学生,不是已经起来沿街狂喊着,反对华北自治……现在我们也应该步他们的后尘,一致起来唤醒民众,共同反对假借民意的一切组织。一个国家,受着各帝国主义的压迫,吃受着半殖民地的痛苦,到了快将灭亡的时候,他的唯一的出路只有奋斗。阿比西尼亚是一个文化落后的小国,与意大利人数的比例是一对三,尚且能够不顾一切的与敌人开战,而我们呢,我们的人民,比敌国多许多倍,即使男子不起来上战场,那么仅仅我们女国民的人数与敌国人数相比,尚有三或四比一之多,当然不必怀疑我们的力量了。”“我们要与男子一样的负起重大的责任,争取民族生存,回到战场去,起来。”她不失时机地唤起妇女群众的觉悟,奋起抗敌。
1936年“三八”节,她出席上海各界妇女集会,在发表演说中,指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年底,在巴黎《救国时报》上发表《致全世界反战反法西斯妇女委员会书》。1937年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写信给何香凝,赞誉她:“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典范。”该年7月,她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任主席理事。后又组织“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等,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1月,上海沦陷,革命活动受日伪监视,何香凝迁居香港。
1938年6月,宋庆龄等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央委员。从此时起至1941年,她一直在香港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在此期间,她在《星岛日报》连续发表一斥、再斥汪精卫投敌的文章。皖南事变后,她与宋庆龄、柳亚子等联名写信给蒋介石暨国民党中央,促他们停止反共。她并在中共领导的《华商报》、《新华日报》发表一系列表达团结抗日主张、坚信抗战必胜的文章。
1942年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在中国共产党和廖承志的安排下,何香凝长途跋涉,抵达桂林。她在郊区开辟小农场,靠种菜、养鸡、卖画为生,拒绝蒋介石的资助。一直到日本投降,虽几经迁居,生活清苦,她却始终为抗日救亡工作积极奔走,同时与李济深等酝酿建立国民党民主派组织。
抗日战争胜利后,何香凝致电蒋介石、毛泽东,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广州与香港间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在广州与李济深筹建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在香港积极团结拥共反蒋的进步人士,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和平运动联盟。发表《致民主党派领袖电》、与李济深联名发表《致海外同志暨同胞书》,号召海外同胞响应民主运动,为和平民主而呼吁,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
解放前夕,何香凝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并发表声明。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4月,何香凝应中共中央邀请,离香港到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建国后,她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1949年,她被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3年,被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1954年,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同年,以82岁高龄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在这样众多的政治活动领域中,何香凝突出对妇女工作、侨务工作贡献了她晚年的不少心力。1972年,94岁时病逝。
1953年何香凝在第二次全国妇代会上发表的《新中国妇女努力的方向》中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被驱除出去了,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了新中国妇女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中国妇女才获得了解放,获得幸福、自由和平等。她又讲到:自由平等,还需妇女自觉地去贯彻实行。在新社会里,平等并不只是享受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就业的平等而已,更主要的,还应该是劳动与责任的平等。她引用蔡特金的话说:“劳动是解放妇女的经济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妇女的解放和妇女的权利平等,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妇女在参加生产的实践中,还要努力学习掌握农业、工业生产的知识和技术。任何一门的科学知识,都需要文化基础。过去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妇女,应该参加文化学习……”“目前中国妇女的两重枷锁已经解除,以后只要更为努力,多贡献于国家,地位就会不断提高的。”“将来我国工业农业的生产,更要不断的提高,国富家丰,人人生活都改善。光明美好的前途,正足以使后代更幸福,我希望全中国妇女都朝着这方向努力”!“妇女是生产战线上很大的潜在力量,同时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摆在新中国妇女面前的道路是光明宽阔的。……随着生产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妇女的福利事业,也将逐步向前推进。”总之,她在理论、思想、奋斗的前途上为新中国妇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55年在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何香凝发表了《保卫儿童幸福,保卫世界和平》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她高屋建瓴地论述了保卫世界和平和保卫儿童幸福的辩证关系。指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里,儿童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怀。政府拨出大批款项,修建学校、儿童医院、幼儿院和托儿所,给儿童以最好的抚育和照顾。中国的母亲,曾经身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内军阀、反动派的统治所带来的痛苦,千百年来就渴望自由解放,独立统一,以进行国家建设大业。现在中国妇女正在全力参加各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更深知这种和平幸福的可贵。但是,还有许多国家的妇女和儿童,长期受着殖民主义者的奴役,对他们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正义斗争应给以同情和支持,中国妇女还要为争取世界和平、保卫儿童幸福和美好未来而奋斗。
何香凝一生的光辉业绩,从民主革命开始,不断革命,直到推倒“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如邓颖超同志于1990年《在全国政协纪念“三八”节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贺辞》中所说:“妇女解放事业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解放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逐步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妇女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动力和受益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投身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中同时争取自身的解放和发展的。”何香凝正是在民主革命中寻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
(徐砚华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