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从大选结果看芬兰经济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4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从大选结果看芬兰经济形势
本报记者 顾耀铭
芬兰议会大选于18日凌晨揭晓。社民党比上届大选减少了8席,占48席,丧失了25年之久的议会最大党的地位。中间党的席位增加了15席,达55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原联合政府已不可能再继续执政,可能由中间党出面组阁。中间党已表示组阁是一件困难的事。关于组阁的猜测很多,据认为,中间党同社民党联合,再加上一两个小党组阁,或者由中间党、社民党和联合党三大党组阁的可能性较大。
在这次竞选中,关于加入欧共体、芬苏关系、移民政策、环保等问题虽然占了一定的分量,但是国内经济问题是辩论中的主题。
从1977年到1989年芬兰经济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1988年和1989年超过了5%。从1989年年底开始,增长速度减慢。去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到下半年增长几乎停止,这是战后从未有过的。去年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达0.3%。
芬兰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么大的变化?从外部原因看,近两年芬兰同苏联的双边贸易额骤然下降。芬苏贸易总额占芬兰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已从1985年的20%降为去年的10%左右。从今年开始,苏联同芬兰长期实行的记账贸易改为现汇贸易,这将使双边贸易额进一步下降。此外,世界局势不稳定,国际贸易不景气,美、英和瑞典市场萎缩,油价起伏不定都给芬兰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但是,许多芬兰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失误乃是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主要原因。
他们认为,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抑制经济过速增长,防止经济过热,结果经济发展失去了控制,国内需求迅速上升,工资成本大幅度提高,物价上涨,市场利率上升。这使芬兰企业面临着成本危机的挑战,竞争力减弱,出口下降。去年芬兰国际收支赤字达255亿芬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4.8%。外债达1140亿芬马克,占国民生产总值22%。而生产发展减缓又造成失业率上升,今年失业率将从4.5%提高到5—7%,失业大军将突破15万人。选民对政府不能实现其诺言,有效地控制物价抱怨甚多。许多人在这次选举中转而支持中间党。
除了政策上的原因外,芬兰目前遇到的困难还有经济结构上的问题,出口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减少,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和外债上升,这个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降低成本和物价,以及增加对出口工业的投资。
芬兰政界和舆论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次大选之后,不管组成何种形式的政府,芬兰的国内经济政策会有一些调整,但对外政策不会有重大变化。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