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拉萨并不遥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5
第4版(要闻)
专栏: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

  拉萨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阎晓明
拉萨,过去给人的最深印象是遥远、神秘。带着这样的朦胧感觉,我踏上了进藏之程。
波音七○七飞机从成都的双流机场起飞,很快就到了雪山上空。这现代化的大鸟,把空间距离缩短了。透过舷窗俯视,一座挨一座、一片连一片的雪山、雪原构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拉萨郊外的贡噶机场。我感到天格外的高、格外的蓝,太阳格外地耀眼。接下来两天,虽然高原反应使我身体不适,饮食不思,但内心充满了喜悦。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走向拉萨街头。沿着宇拓路,来到驰名中外的大昭寺广场。广场正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越过周围的藏式建筑群和猎猎招展的经幡,越过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屋顶,高高飘扬在高原的晴空中。广场是宽阔的。有西方人,有阿拉伯人,有汉族人,更多的是西藏本地人。再往里走就是拉萨著名的商业区八廓街了。在八廓街的边上,我被“商品意识”所包围:“要项链吗?”一位胳膊上挂满各种质地的项链的藏族中年妇女抓住了我的衣角;接着,一群拿着各种装饰品的人堵在我面前,他们讲藏语,也讲汉语,相当多的人还讲英语。价格可以由二十元降至五元,也可以转身又涨成三十元。我感觉到似乎置身于广州车站卖表的“广东”仔中,或“兵马俑”博物馆前推销工艺品的陕北婆姨之中。我从她们的古铜色的脸上,感觉到一种亲切。
同一天下午,如以往逛一座城市一样,我来到拉萨最大的新华书店。在开架与不开架的书册中,更多的是中学生课外读物,还有《现代美国口语》,以及一套又一套的谈人生、谈哲学的丛书。
拉萨又向我大大地跨近了一步。
夕阳西下。渐渐地,拉萨向我撩开了她美丽的面纱。在街头,我还看到了一家又一家的“深圳分店”、香港发廊、藏粤商场;看到了驰骋的丰田、皇冠轿车,手扶拖拉机和三轮车;看到了台球厅和四川凉面馆,以及“酒家”、爱神舞厅。布达拉宫对面的山上便是高耸入云的电视发射塔,只是这塔身上挂满了经幡。而在布达拉宫的脚下,一处维族人的烤羊肉串摊前,一个新加坡人、一个德国人,一个香港人,悠然自得地坐在长凳上,嚼着烤羊肉串,喝着五星啤酒。他们背后的藏民,摇着转轮缓缓而过。
一位西藏作家这样评价西藏:“藏族人具有生活的两重性和精神的两重性。一方面是现实的物质文明生活,要看电视,看体育比赛,买时髦商品,同时又求神拜佛,转经、磕头、烧香。”这就是西藏,这就是拉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